颐和园,清朝皇家园林,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原名“清漪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烧,光绪十一年(1885年),慈禧太后以海军经费开始修复,想想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惨烈悲壮的历史,祸根竞是没钱改进装备,如何能让人不痛恨那可恶的清朝统治者。
我们是由新建宫门进入颐和园的,映入眼帘的就是烟波浩渺的昆明湖,还有那犹如长虹卧波的十七孔桥,想像那“金光穿洞”的奇景,让人不禁为古人的建筑智慧所折服。
廓如亭,也就是八方亭,意在廓四方,折八极。是中国最大的一座八角亭,四周围栏不让游客进入,不知是否为雨燕的繁殖营造一个宁静的环境。
我们坐上游船,沿西堤游昆明湖。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而建,也有婀娜多姿的六座桥,也有枝条轻摇的柳树,还有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景明楼。望着万寿山犹如皇家气派的佛香阁,这西堤就是小桥流水的百姓情趣。
远处是玉泉山上的玉峰塔
游船上看清宴舫,船看船。
在大船坞上岸,开始游览万寿山前山景区。
清晏舫,俗称“石舫”,寓“海清河宴”之意,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
听鹂馆,慈禧常在此看戏,宴饮。焚毁改建后,如今的听鹂馆饭庄是著名的宫廷菜系饭庄。
长廊,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且无一重复。
“云辉玉宇”牌楼,是万寿山前山中央建筑群主轴线的起点,顶覆黄色琉璃瓦,绘金龙和玺彩画,等级极其高贵。
上佛香阁,需另外购票。
从牌楼起,经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智慧海,南北贯穿于一条中轴线,层层上升,气势恢宏。
排云殿,原是乾隆为母亲60寿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的大雄宝殿,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专供慈禧庆寿使用。殿名源于晋代诗人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
向上石阶,还算好走,到达德辉殿。
在高台处看昆明湖
佛香阁,颐和园标志性建筑,建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八面三层四重檐,阁高41米,雄伟壮观,中正庄严。阁内供奉明代铜胎“千手观音”一尊。原阁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91年原样重建。
第二处的向上石阶,台阶比之前的且高且陡,气喘吁吁上来了。
转轮藏,是清朝帝后贮藏经书、佛像和念经祈祷的地方。
在高处,极目远眺,气势磅礴的宫殿,一望无垠的昆明湖。
智慧海,是万寿山最高处的宗教建筑 ,是一座完全由砖石砌成的无梁佛殿。
往另一边下去,可看到五方阁,以宝云阁铜亭为中心,由主配殿、角亭、游廊等围合成方形院落。宝云阁铜亭是我国目前尚存的工艺最精致,体量最大的铜铸品之一,高7.5米,重207吨,虽为铜制,但完全按照木构架结构而做。
出了佛香阁,继续沿长廊往前走。
乐寿堂,是慈禧在颐和园内居住的地方
这不是那块“败家石”
玉澜堂,是光绪帝的寝宫,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将此地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把主张变法的光绪帝囚禁于此,冬天则囚禁于中南海瀛台。
仁寿殿,原名勤政殿,焚毁重建后,改名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
从东宫门出来,算是结束了颐和园的游览。
这次和妈妈跟团游北京,体验算不上好,没有深度游,是适合老年人的到此一游。而且吃住方面,妈妈还是满意的。所以,妈妈是圆梦了。
而我,北京 !我还会再来的!
注:景点介绍均摘自百度百科
拍摄时间:2024年6月29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