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几乎把整整一天时间都给了黑独山。迥异于其他地方的风景,这里是一幅幅水墨丹青图;瞬息万变的荒漠气候,让观景的过程变成了故事。人间值得,感觉每一天,我们都行走在惊喜中。
黑独山在冷湖镇去往敦煌方向大约20公里处。青海环线的其他地方都早早就名声大噪,这个地方却似乎是近两年才火起来。也许跟难以进入有关,据说沙地中特别容易陷车,之前游客一般花高价租当地的车让人带进去。现在导航黑独山,沿着一条土路进去不远,有政府修的很大的停车场,不收门票也不收停车费。然后自己走进去,能走多远决定你看到风景的不同。
停下车一抬头就呆住,面前的山岭,真的就是中国画中那些山的现实版本啊!左手边长长的一列山岭,有着不同形状的皱褶,高低错落。山岭凸处是黑色的,好像是覆着一层黑色的砂砾,而凹处的沟里,却流淌着白色的细砂。两种颜色一勾勒,一幅活脱脱的中国山水画就出现了。
有人称这里是水墨千里江山图。大家都知道北宋王希孟所绘的《千里江山图》,以中国画法的披麻与斧劈皴相结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是的,如果连续地扫描过去,这里的山形地貌确实像千里江山图的意境。如果转换成黑白照片,那简直就是泼墨山水了。看我同时发的视频,连续的画面更好。
看近处人多,我们决定往远处那个最高的有着尖尖山顶的山头走。估计登上高处,能够看到远处更美的景色。看着那山不算很远,但地上全是砂砾,踩上去陷脚,走不快。我们几个喜欢拍照的,边走边拍,逐渐落在了后面。9个人分成了三个梯队,眼看着最前方的三位小伙伴已经在爬山了。
我正在拍照,突然感觉有一点不对劲。扭身一看,我的天,我们的身后,铺天盖地的沙尘席卷而来,像千军万马迅速掠过我们,朝那个山头扑去,眼前顿时一片混沌。随即雨就下来了。我只来得及抓拍了几张照片,赶紧把相机塞进怀里,大声呼唤第二梯队的小伙伴回撤。手机没有信号,跟第一梯队的小伙伴联系不上。风很大,顶风根本无法前进,我们只好倒退着一点点往回挪。
雨越下越大,车钥匙在前面3个小伙伴那里,撤回的6个人只好全部挤进另外一辆车。这次出行,有朋友的朋友,大家本来不太熟悉,这一挤,聊聊天,熟了。大约过了一小时,沙尘过去了,雨停了,身边的“山水画”又重新出现。第一梯队的3个小伙伴也回来了。听她们讲在山上大石头后避风避雨的经历,看她们在风雨中用手机拍摄的照片。远山果然有好景。
第一梯队小伙伴们的衣服都淋湿了,我们全部撤回宾馆让她们换衣服。午饭后,阳光灿烂,重新出发去黑独山。到了那里,发现整个山都被雾气笼罩着,看不分明。于是便按照小红书上网友提供的另外一条路线,继续往前,穿过一片风电场,来到黑独山的另外一个方向。
这里的山体也是一幅幅的中国山水画,但与上午去的那个地方又有不同。这里的山体上,红色的砂砾要多一些,后来阳光出来,发现还有绿色,因此这里的山水画,在黑白之外,还有丹青,因此看上去更像设色的山水画。
登上一座小山顶,发现山峦后面还有山峦,一层又一层地推向远处,每一层的颜色都不相同。好像有雾霭飘散其间,又好像是山沟中白沙形成的视觉效应。
天气逐渐转好,我们决定去爬早上因为变天没去成的那座山。再次步行经过我们早上拍过的那些“山水画”,发现在明亮的阳光下,它们的样子又变了。能够看出来,山岩上除了黑白,还有彩色的成分。
登上山顶,风景果然不同。站得高、看得远,眼前的山峦一层层地向远处铺陈开去,每一层有着不同的颜色。最远处,有两座粉红色的山,一座颜色深一些、一座浅一些,在一片黑色的山中很显眼,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胭脂山啊!粉色的胭脂山是黑独山中特殊的存在。
近处的几座小山在夕阳中呈现出黝黑的色彩,能够清晰地看到许多车辙印,这是之前没有管理时私自开车在里边乱跑造成的,很影响景观。现在好了,不允许开车进入,能够让黑独山保留它原始的样子,让这一片亘古就有的山水画好好留存。夕阳的光越来越温暖,直到映红了这片荒原。
下午去黑独山之前,我们先去了冷湖石油小镇遗址。上世纪50年代,这里发现石油,成千上万的石油工人怀揣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和抱负,从中国的各个地方汇聚到冷湖。这里逐渐发展成西部沙漠深处一个繁华的小镇。随着石油开发结束,人员迁走,这里也变成了废墟。现在,能看到一排排的断壁残垣,墙上还留存有当年主席的画像和各种标语。从废墟的规模可以想像出当年这里的辉煌。
石油小镇的对面就是黑独山,从遗址看过去,黑独山正好成为小镇的背景。黑独山不知道形成多少万年了,虽然它如此孤寂、冷清,却依然独立于世;繁华的石油小镇不过几十年的光阴,就被世人遗弃,成了废墟。西北大漠的风沙再作用几十年,没准连废墟都看不见了。人力所为总是容易消散,只有大自然永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