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1 日正午时分,我们告别扎尕那,启程奔赴郎木寺。扎尕那与郎木寺相距 94 公里,车程约需两小时。一路行来,沿途风光仿若百里长卷的绚丽画廊。那盛装披覆的翠绿草原,山坡上蓊郁繁茂的原始森林美如画卷,公路两侧风格独具的藏寨、寺庙安然伫立在山脚下,羊群、牛群、马群悠然散落在草原之上,风马旗、经幡、撒隆达于草原中迎风舞动,各式玛尼堆、帐篷相互交织,美到令人目眩神迷,应接不暇。
下午两点多,我们抵达郎木寺。七月正值旅游旺季,人潮涌动,车水马龙,停车成了一桩难题。一番寻觅之后,总算在一个偏僻角落寻得一处停车之所。
郎木寺门口的公路两旁,尽是搭着棚子的小商小贩,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与熙熙攘攘的游人共同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我们瞬间也融入了这欢腾的场景之中。
忆起十年前初临此地的情景,与今时已大不相同。十年前,我们慕其名而来,被这里浓厚的佛教气息深深折服。那时的郎木镇远不如现今这般热闹,游客寥寥,佛教色彩弥漫整个小镇,让我们心生庄严、肃穆之感,虔诚之意油然而生。参观当日恰逢降雨,我们在雨中参拜了大雄宝殿等几座大殿,藏传佛教圣地的文化氛围愈发厚重。临行之际,我们几人还在郎木寺门口合影留念,每位女同胞都购置了一条大披肩。
今番故地重游,此地是我多年来心心念念渴望再度造访之所。然而,我却感觉浓郁的商业气息已然取代了往昔的佛教气息。门票依旧是 30 元,为能更深入地了解佛教文化,我们在寺门口特意聘请了一位导游为我们讲解。
需要指出的是,郎木寺坐落于甘、青、川交界之处,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郎木寺可分为两部分,甘肃境内的白龙江小溪穿镇而过,既划分又连接着两个省份,郎木寺正是白龙江的源头。其中,江北的赛赤寺隶属甘肃碌曲县,位于郎木寺镇郎木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 年),海拔 3480 米,为 AAAA 级景区;江南的格尔底寺则归属四川诺尔盖县,两座寺院的建成相隔十年。我这几次到访的皆是甘肃碌曲的郎木寺。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迈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郎木寺,规模算不上宏大,典型的藏式建筑色彩明艳。入门处,一排八宝白塔率先映入眼帘,寺庙皆为白墙金顶,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尽显精致。随后,我们参观了宗喀巴大殿、藏经阁、度母殿、玛哈噶拉殿、财神殿、大讲堂等数座大殿。殿内布置奢华庄重,色彩丰富明艳,氛围庄严肃穆,强大的视觉冲击直抵身心,荡涤尘世的喧嚣纷扰。经由导游的细致讲解,我们对郎木寺的过往与今朝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大约一个半小时后,导游讲解结束,余下的时间交由我们自由游览。我举目四望,寺院建筑层层叠叠地分布于山坡谷地之间,鳞次栉比,庄重肃穆。红白色的建筑,金碧辉煌的穹顶,各个大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寺院入口的金顶白塔高耸巍峨,每一座大殿的顶部皆镀成金色。佛教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感不禁在心底悄然涌起。
此次参观郎木寺,让我对其佛教历史文化的认识得以进一步深化。只可惜时间有限,我们不得不匆匆离开。稍有遗憾的是,我们本应去瞧瞧白龙江,逛逛郎木镇,再前往诺尔盖县的格尔底寺参观一番,那才算得上圆满。
这次的郎木寺之行,虽然留下了些许遗憾,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我期待着未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领略它的魅力。也许下一次再来,我能在宁静的清晨聆听寺庙的钟声,能在日落时分感受余晖洒在金色殿顶的温暖,能在小镇的街头巷尾探寻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郎木寺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它不仅是一处宗教圣地,更是心灵的栖息之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希望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带着敬畏之心,去感受它的独特魅力,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远传承和发扬。
离开郎木寺的时候,我频频回首,心中满是不舍。我深知,每一次的相遇都是缘分,而每一次的别离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重逢。我相信,郎木寺会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保持着它那份独特的魅力,等待着更多的人来感受它的庄严与宁静,来聆听它所诉说的历史与故事。
我也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平衡商业与文化的关系,让郎木寺的佛教气息得以延续和传承,让这片神圣的土地不被过度的商业化所侵蚀,始终保持着它的本真和纯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