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
真正让一座城市“长出灵气”的,
从来不是楼宇和道路,而是山与水。
山决定格局
水调和气象
它们共同塑造出独属于
某些城市的自然底色与生活节奏。
有因山地屏障带来的独特文化,
有因湖湾河谷形成的宜居环境,
以及因地貌突变呈现出
丰富而立体的景观层次。
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
这些被低估的山水城市:
它们不是省会,
也不一定是“明星城市”,
却在地理格局、景观气质、
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藏着真正的宝藏。
江西·九江
庐山脚下最灵动的江湖城
赣北九江,北靠长江,东临鄱阳湖,南边还耸立着一座庐山,山川秀美、江湖交汇,自古就有“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的盛名,被誉为“天下江山眉目之处”。
遥望庐山和鄱阳湖
九江,既有长江奔腾的气势,也有鄱阳湖的浩荡与庐山的云水缥缈。一江一湖一名山,共同塑造了这座城市最灵动的山水底色。
山,是九江的风骨。
九江境内山地面积占全市四分之一,九岭山深藏金矿,幕阜山层林叠翠,而庐山以云为带、以瀑为帘,堪称这座城市的山水灵魂。森林覆盖率超过50%,近山含翠、远山如黛,九江天然是一幅不断延展的山水长卷。
庐山三叠泉
庐山的气象更增添了它的传奇。冬季大雪常至膝盖深,山色一夜从江南变成北国。每年冬末初春,庐山高频出现雾凇与雨凇,树木覆上如冰糖般的透明薄层,与梅花、杏花、桃花一同绽放,形成独有的“冰糖裹花”景象。云雾、飞瀑与冰雪叠加,让“横看成岭侧成峰”在这里成为日常风景。
庐山雪景冰雪风光美不胜收
历代文人诗人皆为此山着迷,李白、谢灵运、白居易、徐霞客留下大量诗篇与游记,使九江成为中国山水诗与山水画的重要源头之一。
雪后庐山
水,是九江的灵魂。
长江自西北奔腾而来,151公里的江段贯穿境内;78%的河流最终汇入鄱阳湖,让九江拥有这座中国第一大淡水湖70%的湖面。湖泊之多,在全国城市中也罕见:大中型湖泊超过40座,柘林水库更被誉为“庐山西海”,湖水在峡谷间铺展出绝美的清蓝色。
上中下图分别为:
鄱阳湖日出、草原、生命之树
山水之间,是九江的城市灵光。
九江的美,从来不只是庐山。它真正的宝藏在于“山湖江河并存、城在山水间”,构成了天然的城市景观体系:
在老城望庐山,云瀑如巨幕滑落天际;
在湖口看江湖交汇,潮势翻涌、气象万千;
在“西海”划过峡谷水面,水色清绿、山影沉静,如走在天然水上走廊。
九江市锁江楼与长江二桥
相比“省会光环”的南昌与经济强市赣州,九江在江西整体存在感并不算强,但在山水资源与自然景观上,它无疑是江西最具天赋的城市之一。
越深入这座城市,越能体会苏轼那句感慨的另一层含义: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九江,正是这样一座越看越有味道的山水之城。
四川·泸州
不止是酒的城市,也是山水的城市
在四川盆地的最南缘,群山起伏至此开始收敛,奔腾千里的长江忽而开阔。泸州便诞生在这一片自然“豁口”之上。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沱江自北而来,两江在城下交汇,将这座古老城池环抱。古称“江阳”的泸州,由此成为四川走向滇黔渝的门户,也是一座由山与河共同雕刻的山水之城。
长江沱江交汇处
从南部的丹山、罗汉林山脉一路北望,泸州仿佛一块倾向长江的巨大斜坡。南高北低的地势,使来自云贵高原的河流在丘陵间切削出峡谷,奔赴大江;而北部的河谷阶地则逐渐开阔,形成宜耕的田地。
G321上的云雾乡村
紫色土分布广袤,肥力丰厚,加上温暖湿润的气候,让泸州自古成为“川南鱼米之乡”。水稻、玉米、荔枝、桂圆与茶树在这里共生共长,构成了川南少有的丰饶景观。
位于泸州的梯田
泸州的繁盛与水更密不可分。沱江、赤水河、永宁河在此汇入长江,织成纵横交错的水网,使泸州自古便是“出蜀入川”的黄金水路。
唐宋以来,船帮商贾、文人旅客顺江而来,使酒业、盐业在此汇聚成川南最热闹的商业景象。“百斤黄鱼鲙玉,万户赤酒烧霞”,诗人唐庚的笔触写下的,正是泸州城市里溢出的烟火与快意。
泸州酒城
在所有和泸州绑定的符号中,酒是永远无法绕开的那一个。温润的气候、丰盛的谷物、独特的泥窖共同孕育出以“大曲”为精魂的“泸香”。从汉代石棺上的酒礼,到唐宋时期普遍的家酿,再到今天的酒城文化,酒香渗入街巷,也渗入泸州人的性格。
泸州城市夜景
山与水赋予了泸州地理格局,更共同塑造了城市的宜居性。泸州冬不严寒、夏多水汽,气候温润有余;两江穿城而过,不仅带来湿润的微气候,也形成天然的通风廊道,这也使泸州成为四川最早感到春意、也最晚进入严冬的城市之一。
中国酒城 醉美泸州
在泸州,山水不是城市的背景,而是城市生活的骨架。峡谷、丘陵、江景、梯田与老街在此并置,共同组成了这座城市长久的魅力。
云南·玉溪
云南最被忽略的山湖宝地之一
在滇中高原的腹心,玉溪像一幅被力量推挤后的地形图:山岭拔起,盆地陷落,水面在褶皱之间闪亮。俯瞰这片红土地,有一抹深蓝尤其醒目——抚仙湖,被誉为“滇中湖光明珠”,也是玉溪的灵魂所在。
晚霞映照下的玉溪市区
玉溪的地貌格局源自一次宏大的地质塑形。西有横断山南段的褶皱高地,东接云贵高原的宽阔台地,两大单元在此交会,让玉溪自古就呈现出剧烈的高差——北部哀牢山海拔逾三千米,而南端元江河谷却骤降至三百余米。
哀牢山的岩层可追溯至二十多亿年前,在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被整体托起;而紧贴山体奔流的元江沿红河深大断裂蜿蜒而下,成为分隔云南东西两部分的“鸿沟”,也构造出“山盆交错”的地貌主线。
云南玉溪境内
哀牢山金山原始森林
正是在这条主线的掌心里,玉溪拥有云南最密集的湖泊群: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它们沿断裂带近南北排布,像镶嵌在山间的蓝色链条。抚仙湖因湖盆深、透明度高,自古以澄澈著称。明代杨慎写“澄江色似碧醍醐”,就已将其蓝到极致的质地道出。与滇西北湖泊不同,这些湖泊皆属南盘江水系,孕育出滇中独特的湿润农耕与湖盆文化。
红河谷的壮丽景色
湖盆一侧是陡峻的断块山,另一侧则展开冲积平原和层层坝子(小型盆地在中国西南地区俗称“坝子”)。这些坝子是玉溪的粮仓,也构成滇中最温润宜居的区域。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使这里自古便物产丰盛。从粮食、蔬菜到花卉,再到元江河谷“天然温室”里生长的甘蔗、芒果、咖啡,立体气候将玉溪变成面积不大的“农业王国”。
位于云南省普洱市的春季茶山
如今的玉溪,依旧保持着“滇中缩影”的气质:山峦像地质的文字,湖泊像文明的镜面,抚仙湖深蓝如初,静静镶嵌在高原褶皱的中央,照见古老,也映照着今天的城市与生活。
广东清远市·英德
广东最不像广东的地方
在广东清远市,英德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展开。如果沿着高速一路北行,路上两小时几乎会被单调的丘陵覆盖;但当车辆穿过隧洞,视野就会突然陡转——灰白色石壁拔地而起,线条干脆,石峰成簇,仿佛岭南大地在此骤然换了底片。山地由松散的土丘跃升为坚硬的碳酸盐岩,英德的山水格局正式登场。
九龙镇九龙峰林小镇
英西峰林是其中的核心景观。这片约 20 公里长、6 公里宽的狭长盆地,由大东山余脉和罗壳山环抱,峰林密度之高,在广东算是不常见的景观之一。
百米高的石峰簇立在田畴之间,峰脚有水稻田、菜地与村舍镶嵌,一派岭南式的田园秩序。峰林的岩性、节理、裸壁纹理,与广西桂林同属泥盆系与石炭系灰岩,呈现出高度相似的自然基因——因此,这片岭南山水,也被视作“桂林的姊妹”。
峰林阡陌
盆地内水系同样引人注目。连江支流苏坑河贯穿峰林平原,河道在石壁间弯折,水面宽窄变化,使这里既有岩溶山地的硬朗,也有岭南河谷的柔润。在石拱桥、灰瓦村落与耕作田面之间,水流虽不以壮阔取胜,却为山地增添了必要的通透感,让峰林呈现出一种田园村落与河谷交织出的明亮开阔的景观界面。
英德市连江口镇北江景区
英德的岩溶景观不仅在“峰”上,更在“洞”里。观音岩、穿天岩、和顺岩等洞穴群沿苏坑河与其支流分布,展示了多阶段的溶蚀作用:从洞壁的边槽与贝窝,到天窗坍塌形成的“一线天”式空间,再到巨大石笋、流石阶地与生物岩溶形成的石刺,这些细节让英德成为南岭地区岩溶类型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英西峰林华南第一天坑
尤其穿天岩,其 150 米长的天窗使光束倾泻而下,在碧绿河面与植被上折射出罕见的幽亮,为峰林增添了独特的“地下山水”层次。
英德市洞天仙境
从俯瞰角度看,英德是典型的“盆地式”山水。在岭南季风气候下,这里呈现温润、宜居的农耕山水界面。可以说,英德打破了广东“平原——水网”给人的固有印象:在广佛都市圈以北,山石拔地、河谷蜿蜒,峰林勾勒出一座独具岭南气质的山水城市——不以宏大取胜,却以清晰独立的地貌性格立足南岭。
英德城市风光
江苏苏州市·常熟
江南最耐看的山水小城之一
在低平如镜的江南水乡里,位于江苏苏州的常熟是一处罕见的地理突起。环太湖平原向东延伸至此,江南的水网密布到常熟忽然被一座小山点醒——虞山。海拔不过263米,却如一枚嵌入泽国的山石,成为方圆百里间最醒目的地标,也为这座江南名城定下了山水格局的骨架。
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城门城墙
常熟城就倚在虞山脚下,几乎与山体融为一体。城市顺着山势舒展开来,东南面向开阔的平原与湖荡,西北则由虞山托举起安全感的背脊。山中的泉水,经由谷地流入城中,再流向四方,使常熟形成“七溪流水皆通海”的水系格局。
山为城定形,水为城注灵,城与园林元素彼此交融——这是江南最典型的审美,也在常熟显得尤为天然。
城镇—道路—景观河岸—湖—岛屿
虞山,算是这座城市的文化高地,虽然山脊不过数公里,却长成了江南平原上难得的“山之馈赠”。山林里蕈类、灵芝、栗子、杨梅按照季节先后成熟,成为常熟四季生活最丰润的密码。山寺里品一碗松树蕈油面,鲜味扑鼻,是江南人少有的“山中奢侈”;宝岩的杨梅每逢初夏即迎来万株同红的季节盛景;入秋之时,东南坡的“桂花栗子”带着天然香气,成为最具常熟气息的山味。
江苏常熟古城“限时步行街区”热闹非凡
山和水,共同塑造了常熟“以山为脉、以水成城”的独特宜居格局。常熟的城市肌理没有被现代化抹平,虞山像一只手轻轻托着城市,让街巷、河港、古塔依山就水,至今仍保持“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形态。虞山城墙顺山势攀升,被称为“江南小长城”,是苏南少见的山地城墙遗存;而方塔、琴川河、虞山绿道则构成了现代生活里的山水日常:一边是千年塔影横云,一边是溪水温柔入城。
苏州常熟市城市风光
这样的地理结构,也让常熟自古具备江南城中的理想居住形态:背山得稳、面水得丰。山体阻隔北面寒气,使城市冬天也不会极冷;湖荡及河网带来湿润空气与通风廊道,让夏季亦有水气相宜的清凉。在这里,生活自有一份淡定与丰足。
常熟虞山和尚湖
常熟的底蕴在山,鲜味在山,气质在山;但它的宜居,则源自山与水共同造就的那份江南深处的从容。
广西·柳州
在峰林与柳江之间“生长”的城市
在中国西南的喀斯特山地里,柳州是一座独特的存在:既是广西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也是被柳江层层环抱、石峰点缀出的山水城市。江水如带,峰林如岛,城市像是顺着山与水的纹理自然舒展开来的。
广西柳州城市天际线与晚霞
柳州常被形容为“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这句评价之所以成立,是因为城市的气质从一开始就写在地貌里。
桂中盆地位于云贵高原向东南丘陵的过渡地带,四周群山合围,喀斯特地貌密布。北有九万大山、东有大瑶山与架桥岭,山体阻滞暖湿气流,带来丰沛雨水。龙江、融江、洛清江自北而南奔赴柳州,最终汇为一条宽阔秀丽的柳江,也塑造了城市“山环水抱、形如壶口”的独特格局。这条江,不仅贯穿城心,也串联起柳州早期的交通、商贸与文化脉络。
晚霞在江水中的倒影
得水而兴,是柳州城市史的底色。先秦时期的西瓯、骆越部族在这片盆地繁衍;秦代灵渠通航后,中原商旅顺水而至;唐代桂柳运河贯通,柳江成为连接湘桂与中原的重要水路。柳州因水而开,也因水而盛,逐渐形成“桂中商埠”的城市气质。历史在此留痕,但不喧宾夺主。
广西柳州西来寺
今日的柳州,则因工业而广为人知。从“国民神车”五菱宏光,到全球市场的柳工机械,再到从地方小吃跃升为百亿级产业的螺蛳粉,这座城市在峰林与江水之间长出了鲜明的工业脉搏。但工业并未让城市与自然分离——相反,柳州始终维持着与山水的紧密关系。
广西柳州李宁体育馆日落黄昏
在柳州,石峰仍稳稳伫立在城区中央,柳江仍是城市的主轴。峰林散落成岛,柳江穿城成带,构成罕见的盆地“峰——江——城”格局。城市不是从山水中切割出来的,而是沿着地貌生长:石山倒影沉在江面,江水缓缓卷动湿润的小气候;侗、苗、壮、瑶等十余民族在此交织出多元而鲜活的文化景观。
柳州古亭山风光
螺蛳粉只是柳州庞杂气质中的一个入口。真正的柳州,是一座被江水托起、由山峰护持、又与时代同行的城市——在这里,钢铁的硬度与山水的柔光并存,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而立体的底色。
中国幅员辽阔,
一座城市真正的魅力,
往往深藏在地貌与自然格局的底层逻辑中。
文中提到的这些城市也体现出,
城市的气质并非凭空生成,
而是在山水的庇护与限制中逐渐定型,
最终形成鲜明的性格与独立的景观体系。
它们或许没有超一线的喧嚣,
却以独一无二的自然秩序,
构成了中国城市版图中
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抹底色。
也正因如此,
被低估的山水城市,
或许才是理解中国地理
与城市文明关系的最佳入口。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
[1]江西省人民政府官网
[2]《江西山水 古代“网红”风景群,文学“顶流”地》中国国家地理2023年02月刊
[3]《天下谁敢小九江》人民日报 2019年12月20日
[4]《一文带你了解这个山水隽秀、自古就是旅人打卡之地!九江人顶起!》九江文旅 2021年12月07日
[5]《泸州,一座被低估的宝藏城市》丹巴县融媒体中心 2025年07月21日
[6]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网
[7]《四川泸州:濑溪河畔,相约龙文化之乡》中国环境 2024年02月12日
[8]玉溪市人民政府
[9]《云南 神奇的民族垂直分布》中国国家地理 2024年04月刊
[10]《温润之城的山水传奇》中国国家地理 2018年03月刊
[11]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
[12]《广东北部 桂林的 “孪生姊妹” 在此》中国国家地理 2025年02月刊
[13]《茶香绕英德 醉在山水间》广州日报 2020年01月13日
[14]江苏省人民政府官网
[15]《苏州“双城记” 千年风雅地与经济明星城的双重脉动》中国国家地理 2022年02月刊
[16]《洞庭湖 湖南连通外界的总开关》中国国家地理 2017年11月03日
[17]《江苏唯一入列前十!常熟县域旅游综合实力,强!》苏州新闻 2023年08月01日[18]广西人民政府官网
[19]《湖南:中国内河航运的枢纽省》中国国家地理 2021年02月刊
[20]《广西唯一获全国表扬的城市!50图带你领略“工业城市中山水美”的传奇……》广西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06月26日
中国国家地理视频号
大美中国,山河锦绣
本文创作团队
编辑:超楠
图片:视觉中国
话题
你心目中最被低估的山水之城是哪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