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慧(湖南科技大学)
近日,博主以“零花费体验生活”为由徒步蹭饭遭拒的事件,在全网掀起热议。餐馆老板娘一句“我们帮助有困难的人,不是帮助有钱人体验生活”,既戳破了事件的核心矛盾,更道出了公众对善意被滥用的普遍担忧。(11月26日 中国青年报)
徒步旅行本是用脚步丈量世界、磨砺坚韧意志的美好选择,“零花费挑战”的初衷,也应是对自我生存能力的考验。但在流量焦虑的裹挟下,不少类似挑战早已背离本质,沦为博眼球的表演。当事人既不愿花钱消费,也拒绝通过劳动置换获取所需,反而将他人的劳动成果与善意,当成自己视频的免费素材。
这种以“体验”为名的无偿索取,早已逾越了人际交往的基本边界。孟子在《离娄下》中明确指出:“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意为取与之间需守分寸,不该取而取会损害廉洁,不该给而给会伤害恩惠。儒家倡导的互助,本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推恩之举,是基于恻隐之心对困境者的雪中送炭,而非对闲人“体验生活”的锦上添花。
而老板娘的拒绝,值得点赞。她的善意有温度,更有原则,既不吝啬对真正困境者的援手,也不纵容对善意的透支与滥用,用理性选择为社会互助划定了清晰边界。
社会善意从来不是取之不尽的“免费午餐”,它根植于“守望相助”的朴素共识,需要双向奔赴的尊重与体谅。对薄利多销的小店而言,一顿饭的食材、人工都藏着生计的艰辛;对普通陌生人来说,援手的前提是对方真有难处,而非为他人的“兴趣爱好”买单。
当“求助”变成理直气壮的索取,“体验”建立在消耗他人的基础上,善意便会逐渐冷却,信任也会随之崩塌。博主将蹭饭过程拍摄上传,本想博取名声与流量,却不料引发全网批评,说明公众对这种“精致利己”的行为早已反感。
更值得警惕的,是“狼来了”的连锁效应。有商家吐槽,曾无偿帮助过类似“挑战者”,却被对方拍视频博流量,后续还引来更多模仿者上门索取。这种行为不仅扰乱正常经营,更会让真正遇到困难、亟需帮助的人陷入求助无门的困境,最终破坏整个社会的互助氛围。
真正的“零元挑战”,从来不是不劳而获地索取,而是通过劳动置换实现价值共赢的自我突破。帮农户收割庄稼换食宿,给小店打扫卫生抵饭钱,这种平等交换既符合“临财勿苟得”的古训,也彰显着旅行者的独立与担当。
任何个人追求都不能突破道德底线,任何流量变现都不应越过人际边界。别让“体验生活”成为透支善意的遮羞布,愿每一位旅行者都能守住教养与分寸,用尊重与担当,换取世间的温暖与包容。
【欢迎投稿】
长沙晚报时评征稿,论时事热点,评社会万象。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择优刊发。投稿邮箱:cswbplb@126.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