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是旅居的第36天,也是我们离开涠洲岛的日子。
坐船登岛,在涠洲岛的这七天中,也是我们体验感最差的日子。
首先住的地方偏远,周围全是脏乱差的民舍,离岛上有名的景点距离远,想出外游玩,必须租赁酒店的摩托车或观光车才能出行,对不会骑摩托车的人来说,真是一个考验。
据接我们的观光车司机说,我们住的酒店是周围最高档的。看上去确实如此。因为这是周围唯一的楼房,绝大多数是平房。
酒店的饭菜不敢恭维,用大家最近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吃饭靠抢。
打饭的地方贴有纸条:每人一个鸡蛋、一个红薯、一个馒头。
这里的一个红薯,是完整红薯中的一小段,如果一个人嘴巴大,就能一口吞下一个。馒头是平常在市场所见馒头的一半大小。
早饭是鸡蛋、红薯,馒头,咸菜,外加前一天的剩米饭加水熬煮的稀饭。偶尔会有豆浆。
早上规定8点开饭,一般7点50分到大厅时,鸡蛋和红薯已没有了,有时连馒头也没有了,只剩稀饭和咸菜。
问食堂管理员,这位三十多岁的女士总会阴沉着脸,丢出来一句话:
“我们是弄够的,被前面人多拿了。”
我猜可能是岛上食品贵,他们做的少,想要节约成本。
只是当鸡蛋、红薯、馒头成为稀缺品时,平常连不吃这些的人,都开始给自己抢占了。
我想,这样的酒店怎么可以长久发展呢?
02
无独有偶。最近听到另一则关于民居的故事,是老公告诉我的。
老公的一个朋友,退休后在赤水买了公寓房,每年夏季时,一家人就去那里避暑。
得知他在赤水有房子,同事朋友们每到夏季想要避暑时,就联系他,让他帮忙在赤水找民居。
这位朋友虽然六十多岁了,但为人豪爽,朋友的事情向来有求必应。
因现在经济形势不好,许多民居的生意并不好,朋友就给周围民居的一些老板介绍生意,帮忙牵线。这些老板们一看,纷纷要求把自己民居交给这位朋友来管理。
朋友和妻子索性承包了一栋楼,请人来帮忙打扫卫生做饭,搞起民居。
他经营民居有个最大特点:就是给房子不定价,熟人朋友们来了后,价格让对方看着给。
没想到这一行为,让他的生意非常火爆。
03
上面两种不同的现象,让我不禁思考起它们所反映出的人性:
在匮乏中能滋养自私,在信任中能唤醒担当。
酒店早餐的“争夺战”,根源在于管理者人为制作“稀缺”,当再普通的东西变得匮乏,人性中的自我保护机制便被触发,即便是一个馒头、一段红薯,本身价值并不高。
但人们抢占的已经不仅仅是食物,而是一种虚假的“安全感”。
老公的朋友之所以成功,因为他超越了人性的常规弱点,“看着给”三个字,摒弃了商业社会中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的心态,将信任置于经济利益之上。
这份信任与慷慨,激活了人心深处最珍贵的“担当”。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赚钱的最高境界,不是算计,而是成全。
当你不再把利益放在首位,而是真诚地关注他人的需求、尊重人性的美好,财富与口碑反而会不请自来,这便是赚钱的最高境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