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在雪如意滑雪场,游客参加落日派对。鲍志超摄
11月12日晚,游客在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观赏文艺表演。 本报记者 赵永辉摄
11月6日,游客在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打卡拍照。 本报记者 王伟摄
整理/本报记者 马朝丽 制图/褚林
在张家口崇礼雪如意滑雪场,看比赛戏冰雪,来一场激情四射的冰雪奇缘;在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走进历史,开启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在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沉浸式演出让人参与感拉满……
“十四五”以来,河北省持续优化产品供给,拓展“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发展消费场景。日益增多的旅游产品,层出不穷的创意玩法,让“诗和远方”变得更加丰富可感。
近日,记者打卡3个河北文旅新地标,解锁更多文旅新玩法、新体验。
雪如意滑雪场 看赛戏雪两不误
11月22日9时许,崇礼雪如意滑雪场。游客服务中心内人头攒动,前来滑雪的游客络绎不绝。
来自北京的雪友李柯,办理完购票业务,换上滑雪装备,来到游客服务中心二层排队坐上缆车前往山顶。不一会儿,他从雪道上飞驰而下,雪板划破积雪,溅起白色雪雾。
进入雪季,李柯成了崇礼的常客,雪如意滑雪场是他的心头好。“在这儿滑雪,还能欣赏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过足了眼瘾,拍照也很出片!”李柯说。
雪如意滑雪场位于张家口崇礼奥林匹克公园内,紧临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北京冬奥会后,张家口崇礼奥林匹克公园利用冬奥场馆积极开展四季运营,不断丰富经营业态。雪如意滑雪场于去年12月正式营业,成为崇礼滑雪的新地标,也弥补了在大众滑雪上的业态空白。
淡蓝的天幕下,一条条雪道宛如银龙,穿梭在群山之间。“我们的雪道以初中级道为主,平均宽度40米。今年开放24条雪道,比去年新增13条。”张家口兴垣体文旅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市场经营部经理孙建华介绍,雪如意滑雪场最大的特点就是让滑雪运动回归大众、回归娱乐。
“这里有崇礼第一家能进屋的缆车,雪友不用在寒风中等待缆车。”孙建华说,今年,雪如意滑雪场新增了2条缆车、1条魔毯、1条拖牵,方便雪友快速往返雪道。
崇礼的风裹着雪粒,雪如意泰格岭地形公园的雪道上很是热闹。这里设置了形式多样的障碍追逐项目,是高阶滑手的炫技场。
“快看!那个空中转体太帅了!”人群中,一个戴着粉色滑雪头盔的小姑娘拽着妈妈的胳膊,踮着脚尖兴奋地大喊。不远处,几位摄影爱好者举着相机,镜头紧紧锁定雪道中央,快门频闪,生怕错过精彩瞬间。
雪道上,滑雪高手们身着色彩鲜亮的滑雪服,如同流动的彩虹划破白雪的单调。他们脚踩雪板,身姿低伏,在起伏的波浪道与陡峭的雪坡之间灵活穿梭,宛如雪豹般迅猛而优雅。
正午时分,新投运的山顶峰憬餐厅里暖意融融,游客餐盘里的美食冒着香气。“窗外就是绝美山景,用餐体验简直是视觉和味觉双重享受。”李柯大快朵颐后,在朋友圈晒图分享。
在雪滩区,流行乐队的鼓点铿锵,主唱挥着话筒飚唱热门歌曲,吉他旋律裹着欢乐飘向远方。一旁的品牌互动集市,崭新的雪板泛着光泽,智能雪镜、保暖护具陈列整齐,工作人员手把手教雪友们体验新装备。有人试戴雪镜摆拍,有人蹲身研究雪板材质,咨询声、演示的机械声混着音乐,雪滩成了潮流聚集地。
“我挖到了!”站在雪箱前,游客祁海洋高兴地举起手里的卡片。雪如意滑雪场特意举办了挖雪寻宝大赛,游客凭借在雪箱中挖的卡片,可以兑换礼品或消费券,为游客的滑雪之旅增添一份意外之喜。
“妈妈,快看驯鹿,太可爱了。”小朋友石易央拉着妈妈的手,抢着和驯鹿拍照。雪如意滑雪场内新增鹿拉雪橇、狗拉雪橇等戏雪项目,让不会滑雪的游客也能体验冰雪乐趣。
夕阳西下,落日派对的灯光点亮雪场。伴随着动感的音乐,李柯和来自不同地区的雪友们,一起跟着节奏摇摆,雪鞋敲击雪面的声响成为特别的伴奏。
去年12月,李柯在“雪如意”观看了2024—2025赛季国际雪联跳台滑雪洲际杯,精彩的比赛让他记忆犹新。他说:“选手从高高的跳台水平飞出,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后着陆,整个过程精彩又刺激,真的需要胆量和勇气。”
明年1月,2025—2026赛季国际雪联跳台滑雪洲际杯、2025—2026赛季国际雪联跳台滑雪女子世界杯将在“雪如意”举办。“到时候,我来雪如意滑雪场,能看赛、滑雪两不误。”李柯的眼神里满是期待。
让游客玩得尽兴,雪如意滑雪场新雪季将举办落日派对、雪如意泰格岭公园IP系列活动、雪如意杯滑雪系列赛等活动,塑造差异化标签,打造“滑雪+娱乐”“滑雪+音乐”“滑雪+赛事”的滑雪综合度假目的地。
邯郸道 老街不老又趣又潮
11月9日,夜色渐浓,位于邯郸市区的邯郸道人流如织。
灯光次第亮起,一座座建筑披上温润的暖黄光晕,与檐下廊间一盏盏高悬的红灯笼呼应。青石板的街道在光影映衬下,显得古韵悠悠。
“哇!原来这里就是历史书里提到的回车巷呀!”“快来看,地上这个玻璃罩下面竟是沉睡千年的古道地基!”来自石家庄的田怡梦和闺蜜妆容精致,身着战国袍,时而探寻,时而驻足,完全沉浸在邯郸道南区的夜色中。
游玩邯郸道,处处有惊喜。19时30分,漫天飞舞起洁白的“雪花”,整个街区成了童话般的梦幻世界。孩童开心地跑来跑去抓大朵“雪花”,大人有的拿手机拍起视频,有的直接给亲朋好友打起视频电话来个“直播”分享。
以一面流光溢彩的网红墙为背景,田怡梦拉着闺蜜拍完照片,又拍视频。“我们总说要做一辈子的好闺蜜,这下可好,我和你真的共‘白头’啦。”田怡梦揽着闺蜜的肩膀,笑着打趣道。
“邯郸历史文化悠久,我们本来是冲着访古来的,没想到这儿还藏着这么多新潮玩法。古意融入日常生活,当地特色文化触手可及,真是不虚此行。”田怡梦告诉记者,她们购买了有着浓郁邯郸元素的冰箱贴,还品尝了“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创意拿铁。
“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古往今来,无数商贾旅人、文人墨客将邯郸道的繁华与落寞永远地镌刻在历史长卷之中。
如今的邯郸道,是明清时期邯郸道的“城中街”遗存部分。整个街区南北长约1.8公里,东西长约1.6公里,总面积近3平方公里。核心区分南区、北区及学步桥区三大板块,串联起回车巷、学步桥、丛台公园的武灵丛台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
“秉承以文为魂、以旅为轴、以商为底的规划理念,街区在传承古都文明的同时注入时代新元素,打造集购物、特色美食、文化旅游、沉浸式互动体验等业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运营负责人张艺介绍。
漫步邯郸道,阅尽三千年。走进运河唐宋馆,带上通关文牒,拿着“银锭”在北宋市集开启“买买买”模式;移步赵国雄风馆,“驾战车”“策骏马”,体验胡服骑射;来到北朝风云馆,穿越到邺城看看气势恢宏的铜雀三台,到北齐欣赏《兰陵王入阵曲》……十几家沉浸式文化场馆,将在地文化变得可亲近、可参与。
在这里,旅游不再是单纯看景,而是让人完完全全入了景。
头戴VR眼镜,颈间挂着U形气味模拟器,手中紧握感知手柄,9岁的于文浩和妈妈在北区的成语文化AI体验馆,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成语故事互动之旅。
他们母子时而变成“补天助手”,协助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时而变身“护送卫士”,与身怀和氏璧的蔺相如并肩作战,帮他顺利从秦国返回赵国。故事最后,画面出现一统天下的盛世繁华场景时,两人赶忙举起感知手柄燃放祈福烟花。
“太刺激了!我能真实感受到风的吹拂,看到战场的硝烟,还学会了女娲补天、完璧归赵、一统天下这些成语。”于文浩满脸兴奋。
在邯郸道,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里的符号。该项目深度整合AI、VR等前沿科技,将发源于邯郸的经典成语,精心打造为沉浸式VR互动剧情,让游客不再是看客,而是走进剧情、参与场景,在动态体验中与传统文化深度对话。
出门旅游,哪能不买当地特产呢?北区的邯宝坊旗舰店内,汇聚了邯郸20个县(市、区)的特产、文创,还请来了面塑、葫芦烙画、石头画等匠人现场展示绝活。上千种商品看得人眼花缭乱,当天引来1.5万余人进店。
来自河南的赵晓萌本来只是进来逛逛,结果买了二毛烧鸡、武安小米,还有两套磁州窑茶具。手提特产,她笑盈盈地说:“目之所及全是邯郸印记,不带点啥走都觉得遗憾。”
《华夏霓裳》服装秀,展示从春秋战国到现代各个时代的服饰文化;舞蹈剧《完璧归赵》,还原蔺相如智斗秦王的历史场景;杂技节目《千里送京娘》,将高杆高拐的稳健刚劲与空中吊环的灵动飘逸巧妙融合……
跨界融合,花式“整活”,多元业态相互促进,带动邯郸道实现破圈生长。从今年1月25日开街至10月31日,邯郸道接待游客约2300万人次。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 沉浸式入戏入梦
朱门轻掩,阳光漫洒,黛瓦连廊间隐约传来唱词。11月6日,天津游客张思晴带着母亲走进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她们本是奔着“出片胜地”而来,却被一场又一场沉浸式演出圈了粉。
“《红楼梦》还有哪些别名?”话剧《第三十五中学》的课堂上,“老师”发问。
刻着涂鸦的课桌、身穿蓝布背带裙或蓝色长裤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张思晴的思绪被拉回了青涩的学生时代。
“老师”的提问让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演员和游客不约而同地低下头,生怕被叫到名字。那种熟悉的心虚与紧张感瞬间涌上张思晴的心头。
“学生怎么能烫头发呢?记名字。”张思晴的母亲刚抬手拢了拢烫得精致的短发,就被点了名。“同学们”互相瞅瞅,偷偷笑了。
在这一刻,演员与观众的边界模糊了。观众成了故事的一部分,演员也成了观众记忆中的“老同学”。
在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戏剧是重头戏。“真亦假”剧场内,张思晴从后台进入,近距离观看了演员的工作流程;话剧《四合院》流淌的邻里温情,让张思晴泪目;在1999年的广州筒子楼,当扮演工厂老板的演员将招工传单发到游客手里时,张思晴仿佛触摸到了改革开放那股滚烫的活力。
每一次互动都让人沉醉,每一幕布景都暗藏匠心。
“是你们穿越到我这个时间呢,还是我穿越到你们的时间呢?我是曹雪芹,那你是谁?”在“有还无”剧场,身着青衫的“曹雪芹”缓步走来,引领观众开启太虚幻境之旅。
39.3米长的数控水帘与雨雾效果设备形成迷离水幕,571台灯具与声压级达130分贝的音响营造出太虚幻境。当“金陵十二钗”的身影在氤氲雾气中浮现,张思晴猛然觉得,原来不是她在读《红楼梦》,而是《红楼梦》在等待她的赴约。
一座城,如何将一个文化IP打造出极致出圈的沉浸式体验?
“这座城的主角不是曹雪芹,也不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而是《红楼梦》成书以来每一位阅读它的读者。不同年代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情感共鸣。”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品牌经理方圆一语道破核心创意。
以《红楼梦》为创作灵魂,这座城用21场沉浸式演出打破了台上演、台下看的传统模式。它融合新情景装置艺术与舞台沉浸技术,构建起如梦如幻的沉浸戏剧空间。
漫步城中,耳畔回荡着《书中人》《别来无恙》《贾宝玉唱曲》等旋律,目之所及是中国古典特色的回廊、影壁,墙上书写着《红楼梦》中的对白。走进剧场,荣宁二府的兴衰、大观园的悲欢铺展在眼前,让人瞬间入戏。
沉浸式体验,还藏在每一个转角。门阵、竹林、镜阵、敞向天空的红色大门……遍布城内的108个情境空间,给人们带来“拐弯遇见美”的重重惊喜,吸引着打卡拍照的游客。
“谁见了”情境空间里,一群从北京来的艺术学院老师刚刚打卡离开,张思晴赶紧支好自拍架,拉着母亲拍起了合影。这里以怡红院为原型,红墙灰瓦搭配巨大的镜面,镜头里人影与建筑交错。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张思晴竟有些虚实难辨。
逛累了,去餐厅吃饭。张思晴和母亲选择了毕业季大食堂。墙上贴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柱子上标着年级,课桌就是餐桌。点上一份番茄牛腩、一份宫保鸡丁,再加上一份米饭、一个开花馒头,简单的饭菜因为就餐环境也多了几分青春的滋味。
拉满体验感的,还有北门入口处的换装店。轻柔典雅的齐胸襦裙、广袖飘逸的曲裾深衣……在这里,游客们换上古装,在妆造师帮助下盘发髻、化面妆,从现代访客变成了“梦中人”。
暮色四合,张思晴和母亲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当天晚上,她在朋友圈晒出一组自己的美照:在“谁见了”情境空间的红椅上仰天观景,在“轮转”剧场静静等待开演……张思晴说:“走出剧场时,仿佛不是看完了几场演出,而是读完了厚厚的一本人生之书。”
一座城,就这样变成了可感知、可参与的活态场域。据统计,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自2023年7月开业以来,已累计演出超2.3万场,戏剧观演人次超1200万人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传统经典与新生代文化的碰撞中读懂了传统之美,也爱上了这份穿越时空的文化共鸣。(记者马朝丽、宋平、郭晓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