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发布了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可推广实践案例,南沙区报送的《南沙区:将桥下空间变身儿童乐园》成功入选。
该项目通过巧妙改造莞佛高速跨蕉门公园桥下空间西岸,打造出一个安全、有趣、全龄友好的儿童活动场所,成为南沙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
△莞佛高速跨蕉门公园桥下空间西岸
妙变乐园:
“桥”见更多乐趣
一座城市,若学会以“一米高度”的视角审视自身,它的规划便有了温度,未来也更具希望。南沙区在城市品质提升过程中,将“莞佛高速跨蕉门公园桥下空间西岸”改造为儿童活动区,正是这一理念的落地。
项目建成后,迅速成为周边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的热门场所,有效缓解了儿童“无处玩”的难题。桥下空间的日均人流量显著提升,市民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增强,成为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公共活力节点。
增设儿童游乐设备
例如莞佛桥下西岸儿童活动空间充分利用现有桥下净空优势,增设主题多功能大型儿童设施、沙池、不倒翁座椅、儿童木马、摇摇乐、跷跷板及网红云朵秋千等,并通过色彩明快的游乐设施和安全的软质铺装,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有趣且富有创意的户外活动玩耍空间。
在设计中,项目坚持以儿童为中心,贯彻“安全至上、趣味激发、全龄共享”的理念:
安全至上
场地采用柔软EPDM塑胶铺装,有效缓冲防摔;所有设施选用环保材质、圆角设计,杜绝安全隐患。
趣味激发
设置了主题大型组合游乐设施、沙池、网红云朵秋千、摇摇乐、跷跷板等,满足儿童攀爬、探索、社交等多方面需求,促进身体协调与创造力发展。
全龄友好
空间不仅服务于儿童,也充分考虑家长需求,配置亲子互动设施与休息区,并与东岸的青少年运动区、长者休闲区相连,形成完整的全龄友好社区生态。
小南从南沙区住建局获悉,该项目选取莞佛高速跨蕉门公园桥下空间西岸进行改造,改造面积约2.4万平方米,建成黄阁南路南幅东岸桥下儿童活动空间、黄阁南路南幅西岸桥下儿童运动空间、莞佛桥下西岸儿童活动空间、大涌桥下儿童设施等4个儿童友好型游乐场所。
“童趣”地图:
家门口的“出游热门地”
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不止于桥下。环绕中心城区蕉门河一河两岸,越来越多的儿童友好空间正悄然“生长”,成为家门口的“出游热门地”。
因一片细腻的白沙滩,今年国庆期间开放的蕉门岛公园“出道”即成为“顶流”。沙滩上孩童欢跑,设施上笑声阵阵。
“小孩现在不是缠着我们要手机,而是问什么时候再去白沙滩。”一位市民说。
同样备受青睐的,还有位于龙光棕榈水岸南区南侧的“小红果乐园”。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一座如凤凰展翅的粉橙色大型游玩设施,与凤凰大道主题完美呼应。
“我已经来过很多次了,这里是我的宝藏地!”在游玩滑梯的小琪兴奋地说。
小南从南沙区建设中心获悉,目前仅在中心城区蕉门河两岸(包括桥下空间),已系统性建成9处儿童乐园及9处运动游乐场,形成了满足儿童游乐、青年运动、长者休闲的全龄段活力场域。
接下来,南沙区将继续贯彻落实儿童优先原则,结合绿美南沙生态建设,持续推进适儿化改造,在更多公园和公共空间中融入儿童友好元素,构建安全、公平、便捷、富有童趣的儿童成长环境。

小南带你看
冠军“摇篮”的南沙模式
央视热播纪录片《珠江》中的南沙→
文字:谢子亮 图片:刘伟、南沙区建设中心 编辑:林春萍 校对:曹绎 二审:刘嘉欣 终审:李夏同 签发:李立志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nanshanet@126.com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朋友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