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
户外徒步旅行
成为市民不出远门
亲密接触大自然的心头好
一些原本“无人问津”的环山小路
成了城里人追逐“诗与远方”的香饽饽
然而
近日发布的一份消防救援“提醒”
令人深省
仅建筑路消防救援站辖区内的
惠山国家森林公园
9月、10月就接到
近20次徒步登山困难“求救”
山色宜人却险情暗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10月本是户外徒步赏景的好时节,然而,11日傍晚7点多,一阵急促的电话铃音打破了无锡蓝天救援队值班室内的平静,“我们‘走投无路’了!天黑看不见路,不知道往哪走。”电话那头,一名年轻男性的声音显得十分焦急。
6月4日,两位市民在惠山上迷失方向,无法自行下山,经过消防队员一番艰辛搜寻,找到被困者时,其中一名年轻女性已“一日未进食饮水”,体力心力严重不支,最终用担架抬下山。
“我们选择了植被茂密、路途曲折、难度较大的野路上山,现在想想真是后怕。”被困的陈女士说。
“我们接到的险情中,在山上迷路求救的情况最多,尤其是天黑后,给徒步者带来心理上的恐慌,常常让登山者失去判断力。”建筑路消防救援站站长任天宇说。
近日,一行“3大2小”五人游客来到江阴定山,想要沿着“飞马线”进行爬山活动,没想到在进入“神鹰线”后却迷路了。
所幸一行人及时拨打了119求助电话,消防救援人员赶到后,帮助他们最终得以脱困。
11月15日17时许,宜兴湖㳇派出所接到一名游客的紧急报警称:其与伴侣在徒步过程中迷失方向,由于天色迅速变暗、山路复杂险峻,两人无法自行找到下山之路。
山中地形崎岖、植被茂密,能见度极低;加之报警人无法准确描述其所在的具体位置,给定位搜寻带来了极大困难。
资深“驴友”高先生节假日会组织一些徒步团队,“总有爱冒险的‘小白’,擅自离开大部队走‘野路’,一旦遇到险情需要救援时,又说不清自己的位置。”高先生说。
业内人士提醒:徒步者切勿盲目自大,要对大自然心存敬畏之心,不要仅凭“经验”“勇气”硬闯险峻线路,或独自偏离规划路线,把休闲活动变成“救援事件”。
面对日益盛行的户外徒步
我市消防和应急救援部门
正持续“加码”安全保障
今年上半年,一名游客爬完惠山后,游玩古镇期间在尊贤街附近突发心脏骤停。惠山古镇景区综合管理大队队员徐沁赶到现场后,第一时间从附近的智能化自救互救柜中取出AED设备进行除颤急救,该游客在救护车抵达前出现心跳复苏迹象,为后续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这种‘救命柜’应该多设一点。”一位资深“驴友”说。
在惠山等一些徒步环线上,这类智能化自救互救柜外形酷似“售货柜”,柜体上的电子屏幕循环播放着AED使用教学视频,设有刷脸、刷身份证等多种开启方式。
针对“驴友”呼吁在“野路”和支线增加应急救援坐标的问题,我市目前已在惠山国家森林公园9条总长19公里的登山步道上设置83处应急救援坐标,今年又在军嶂古道沿线关键岔路口新增20块应急救援坐标牌,初步实现对主干道与部分支线的覆盖延伸。
这些坐标牌清晰标注地理位置经纬度和救援电话,一旦发生游客走失、受伤、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求助者只需报出最近坐标牌编号,救援人员即可迅速锁定位置。
市消防救援部门正会同相关单位结合热门徒步路线修建巡护便道,以便能及时抵达救援区域。
此外,无锡蓝天救援队还依托救援经验,绘制热门徒步环线“救援地图”,让更多“野路”变“熟路”。
数字化手段不可或缺。无人机热成像能在人员难以抵达的复杂环境中寻找目标对象,景区安保大数据平台可实现警务信息实时共享等。
相关人士表示,下一步将探索在应急坐标牌上增设电子备份标识,并与高德、百度等企业合作,实现离线状态下的精准定位与搜寻功能。
小布提醒大家
在进行登山、徒步等户外运动前
要做好充足准备
提前查阅天气情况
不盲目涉足陡峭、险峻的区域

来源:无锡日报、无锡博报等
编辑:李倩
校对:王雪静
责编:杨珍
分享小伙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