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济宁旅游,‘老三孔’‘新三孔’是必看的地方。”来自浙江的游客邱先阳告诉记者。广泛认可的背后,正是济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古城焕新的时代答卷。厚重的儒家文化正从典籍走向生活,从历史走进现实,焕发出蓬勃生机。
“三孔”儒风千古扬,一脉文韵赓续长。近年来,济宁在保护好孔庙、孔府、孔林“老三孔”基础上,建设以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和尼山圣境为代表的“新三孔”。人们能够多方面探寻孔府旧藏、体悟儒家文化发展脉络、感受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的融合碰撞。从“老三孔”延伸到“新三孔”,文化传承有了新载体,古韵新章更有精气神。
儒风新韵:“老三孔”焕发新生

从一处处历史古迹中感受文明之韵,从一篇篇经典作品中体悟文化之味,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老三孔”在古与今的对话中彰显生命力。
“万仞宫墙,既是曲阜的城门,也是孔庙的正门,这4个字出自大家熟悉的《论语》,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孔子旅游集团导游张玲从业已近20载,对“三孔”的文物故事如数家珍,但每次带团讲解依然热情如初。
古木参天,庙堂巍峨,宅院深深。在“三孔”景区,不仅能看到辉煌的古建筑文物遗存,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项目。“让文物动起来,让景区活起来,我们在常规文化演艺的基础上,先后引进了篆刻、拓片、皮影等非遗体验项目和AI导游、智能Vlog等数字文旅项目,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旅游新体验。”曲阜市三孔文化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磊告诉记者。
三尺戏台、明月灯窗,欢快的配音配乐、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翻转腾挪间,小人儿活灵活现,《贪壁传说》精彩上演……孔府皮影戏小剧场是孔府景区最热闹的地方,它将儒家文化与非遗皮影巧妙结合,深受游客欢迎。
“我们的皮影戏剧场设置了制作体验区,游客可以在皮影师傅指导下,全程体验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等工序,亲手制作小影偶,带回家做纪念。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大家在体验中感受非遗技艺,形成了观赏、体验、制作、销售的闭环链条。”孔府皮影剧场负责人曹灿说。
古为今用:科技赋能启新知

借前人之智,铸今时之新。近年来,我市以“老三孔”为原点,以“新三孔”为延伸,深耕文化沃土,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在实践中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筑牢文化根基,启迪新时代的哲思。
在孔子研究院,专家学者潜心典籍研究与阐释,《中华礼乐文明大系》等百余部著作相继推出。研究院积极搭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推动儒学研究以更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作为儒学研究的专责机构,我们不仅要守护传统文化,更要成为文化传承的桥梁。”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刘续兵表示,“儒学正以其深厚底蕴和当代价值,深度参与人类文明的现代对话。”
作为传统文化接轨时代诉求的重要抓手,科技正让传统文化一步步“活”起来。北距孔庙四公里的孔子博物馆,以科技赋能数字化展馆建设,开展文物数字化活态传承,为游客打造功能性更强、体验感更好的数字化沉浸式游览场景。“大哉孔子”基本陈列引人入胜,“彣彩中国”数字展通过沉浸式体验展现东方美学,“夫子问答”互动屏前,观众轻触屏幕便可与“孔子”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层层解开孔子密码。
“本以为博物馆会有些严肃和枯燥,未承想数字化的应用、年轻化的表达着实有趣,在寓教于乐中边学边玩、受益匪浅。”来自济南的游客蔡月娇深有感触,“我仿佛看到了动起来的儒家文化,打破了时空和距离的界限,走进了孔子的世界,感受到儒家思想的生生不息,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尼山雅境:儒风千载文脉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尼山之南,走进尼山圣境大学堂,仿秦汉式宫殿建筑的大学堂内部又让人油然升起震撼之感。精工细作的“尼山六景图”屏风,精雕细刻的龙首隔断以及富丽堂皇的藻井天花板,既体现了文化底蕴,又彰显了巧工匠心。“置身大学堂就像走进了中华文化的圣殿,民族文化自信、自豪感油然而生,为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所感动、所鼓舞,仿佛穿越到了孔子的时代!”来自青岛的游客杜鹏飞感慨道。
夜幕深沉,尼山化作光影剧场。刹那间,投影辉映,灯光、水幕、喷泉、焰火、无人机共同组成震撼的夜游表演。四只火凤凰结伴盘旋,《论语》的诵读声在耳畔响起,科技与文化在这一刻交融。“以前,人们通过吟咏经典著作来领悟传统文化;今天,无人机表演展示《论语》篇章、古车马之姿,科技让传统文化更新颖、生动地触达年轻一代。”尼山圣境导学王钰说。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古今通理的传承,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文化养分。尼山脚下的鲁源新村,将“仁义礼智信”等儒家理念融入村规民约、信用积分和课堂教育。村内家训牌匾醒目,《论语》名句刻石而立。美国游客艾米丽被此深深吸引:“这些家训体现了孔氏家族的家风家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体验新空间为载体,滋润人心、滋养文明,营造以礼相让、以理服人、以德教人、德法融合的社会文化氛围。
鸿典皇皇,儒风泱泱,融汇古今,生生不息。万仞宫墙前,学子齐诵《论语》,声震云霄;尼山圣境,孔子巨像沐光矗立,礼仪传承庄严有序。从承载历史底蕴的“老三孔”到展现创新活力的“新三孔”,济宁不断拓展文化体验的边界,擦亮文旅新地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