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出门都讲究精致体面的精英女士,到南京雨花台,本以为全程都得绷着情绪、满脑子都是严肃的历史感,没想到刚进景区就看见一群从成都来的游客,在竹林边的茶园里嗑着瓜子喝着茶,还拿着小铲子在草坪旁的空地上捡石头,这反差大得让我差点忘了这儿是烈士纪念地。雨花台不是普通的公园,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革命烈士牺牲的地方,前后有1700多位烈士长眠在这儿,像邓中夏、恽代英这些名字,上学时历史课本里都见过,现在来这儿逛,心里本来是带着敬意和沉重的,可看到眼前轻松的场景,倒觉得这种“严肃里带点生活气”的感觉,比一味压抑更让人舒服。景区面积不小,差不多153.7公顷,比上海的世纪公园还大些,里面不光有烈士纪念碑、纪念馆,还有雨花阁、二忠祠这些仿古建筑,甚至还有大片的竹林、草坪和池塘,走在里面不像逛纪念地,倒像在逛一个有历史故事的大公园,空气比上海市区好太多,深吸一口都能闻到竹子的清香味。
我本来以为来这儿只能看纪念碑、逛纪念馆,听讲解员讲烈士的事迹,结果跟着那几个成都游客转了转,发现还有不少“隐藏玩法”。他们说从景区北大门进来,沿着主干道走个500米,就能看到一片矮树丛,树丛下的泥土里能捡到小石子,就是当地人说的“雨花石”,不是那种卖几百上千的收藏品,就是普通的彩色石头,有的带花纹有的是纯色,捡来当纪念挺有意思,他们几个人还互相攀比谁捡的石头颜色更鲜艳。我也跟着蹲下来试了试,没一会儿就捡到两块带淡紫色花纹的,握在手里凉丝丝的,比在上海古玩市场看到的那些包装精美的雨花石亲切多了。景区里的茶园就在雨花阁旁边,竹子围着特别凉快,一杯茉莉花茶才10块钱,比上海公园门口的茶室便宜一半还多,成都游客说这价格在成都都算亲民的,他们坐那儿歇了快一个小时,说逛累了喝杯茶,比在成都爬青城山时找的路边茶馆还舒服。不过要注意,捡石头只能在指定的区域,草坪和花丛里是不能挖的,有工作人员会提醒,咱们出来玩得守规矩,不能破坏景区环境,这点不管在哪儿都得记住。
雨花台的核心景点肯定得看烈士纪念碑,那碑特别高,有42.3米,对应着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的日子,碑身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字是邓小平同志写的,字体特别有力,站在碑底下往上看,能让人不自觉地放轻脚步。纪念碑前面有个大广场,广场中间有个长明火,从1987年开始就没熄灭过,不管刮风下雨都一直烧着,象征着烈士的精神一直都在。纪念馆在纪念碑的东边,里面有烈士的照片、遗物,还有复原的当年他们生活战斗的场景,比如简陋的办公室、用过的钢笔和衣服,墙上还刻着烈士的名字,我虽然不是历史专家,但看着那些旧物,也能想象出他们当年有多不容易。对比我之前去的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雨花台的纪念馆更注重场景还原,没有那么多冰冷的文字介绍,连我这种平时只关注工作和时尚的人,都能安安静静看半个多小时;再对比成都的烈士陵园,雨花台的面积更大,自然景观也更多,逛累了能找地方歇脚,不用一直紧绷着情绪,这种“有张有弛”的感觉特别好。纪念馆里还有免费的讲解,每个整点开始,要是错过了就得等下一场,我去的时候正好赶上10点的讲解,讲解员说得特别细,连烈士当年的小故事都讲了,比自己瞎逛看得明白多了,要是没听讲解,好多遗物背后的意义都不知道。
从纪念馆出来往南走,能到二忠祠和木末亭,二忠祠是纪念南宋时期的两位忠臣,文天祥的弟弟文璧和另一位叫尹谷的官员,跟革命烈士的历史不一样,属于古代的忠义故事,里面的建筑是明清风格,红墙黑瓦,院子里还有几棵老桂花树,虽然我去的时候不是开花的季节,但能想象到秋天开花时有多香。木末亭在雨花台的最高处,是座八角形的小亭子,站在亭子里能俯瞰整个雨花台的景色,远处的南京城也能看到一部分,比在上海东方明珠上看风景更有层次感,因为满眼都是绿色,不像上海全是高楼。景区里还有不少实用的设施,比如到处都有免费的直饮水,不用自己扛着大瓶子喝水,厕所也很干净,还专门设了无障碍通道,租代步车也方便,30块钱一小时,比走路轻松多了,我逛到下午脚有点酸,就租了辆车,慢悠悠地绕着景区转了一圈,比硬撑着走路舒服太多。那些成都游客说,他们本来以为雨花台就是“看看碑、听听故事”,没想到能逛大半天,还能捡石头喝茶,比预期的有意思多了,早知道就多留半天时间,不用逛得这么赶。
我作为一个上海人,平时去的景点不是外滩、豫园这种商业化的地方,就是博物馆这种需要安静参观的场所,雨花台这种“又有历史感、又有生活气”的地方,还是第一次碰到。它没有把“纪念”搞得太沉重,让人望而却步,反而用竹林、茶园、可捡的雨花石这些小细节,让普通人能轻松地走近历史,不用一直绷着神经。比如景区里的草坪上,有家长带着小孩放风筝,小孩跑着笑着,旁边就是烈士纪念碑,这种“生与死、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反而更让人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不过有个小建议,要是夏天去,一定要早起点,上午9点之前进景区,不然中午的太阳太晒,竹林再凉快也挡不住热浪,我下午2点多在外面走,没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比在上海的夏天还难熬;要是冬天去,记得多穿点,景区里风大,尤其是广场和亭子那儿,吹得人耳朵疼。景区门口还有卖当地小吃的,比如鸭血粉丝汤、梅花糕,价格比南京市区的小店贵一点,但味道还行,逛完景区出来吃一碗,正好填肚子。
最后说句实在话,我以前总觉得烈士纪念地都特别“严肃”,逛起来累心,这次去雨花台才发现不是这样。它既让人记住了那些为了现在生活牺牲的烈士,又没让参观变成一种“负担”,能逛、能歇、能玩,连从成都来的游客都觉得舒服,更别说我们这种平时压力大的人了。不像有些景点,要么全是商业化的店铺,要么全是冰冷的文字,让人逛一会儿就想走。雨花台这种“刚柔并济”的样子,我挺喜欢的,要是以后带家里人来南京,肯定还会再来这儿,不用一直跟孩子说“要严肃要敬畏”,让他们在捡石头、看风景的时候,自然地听一听烈士的故事,反而记得更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