舷窗外,灰黄的麦茬地甩在身后,一簇簇油亮的椰子树顶着绿色的大叶子,海风那股子咸味儿混着湿热,亲切地扑到了脸上,耳机里响着应景的音乐,飞机着陆了——睁开双眼,我到另外一个家了,海南。
我名北南,生在齐鲁大地。我的名字是爹娘许下的愿望——走遍大江南北,如今这步子正踏在南国的土地上。我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坐落在美丽的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镇。
这里的日子藏着好多“小确幸”。下课了,捧一颗青椰,汁水清凉爽口;讲堂上,和老师讨论课题,海风也来凑热闹。冲浪、登山,汗水浸透了衣衫;徒步、露营,雨林中亲近自然。阿婆与阿公的水果物美价廉,电动车搬不上高台时也总有人来搭一把力气。北体之南的故事,藏在了这海风咸味、汗水滋味与人情暖意里。
有段时间管不住嘴,晚上总会去学校旁边的大墩村寻点美食。抬头看,村口“欢迎世界学子来做客”的招牌朴实而大气。瞬间我便被卖烤生蚝的店铺吸引。生蚝的鲜香与蒜的焦香味遍布四周,甚至让我无法判断是眼睛先看到了生蚝店铺还是鼻子先寻到了这人间美味。
两家店铺并列,老板热情招呼,一时不知选择哪家是好,出于对年轻创业者的支持,我选择了小伙子开的店铺。目光移动,我看到了另外一家店铺的女老板始终面带微笑,流露出失落的表情。心里过意不去,我急忙说也尝尝你家的口味,女老板一声带着南方口音的“谢谢”让人如沐春风。看到这番模样,旁边的小伙也露出了笑容。
海南的天气炎热,从宿舍到教学楼的路漫长而枯燥,因为常常要赶着上课,我便想买辆电动车。店铺老板衣着朴素,穿着拖鞋,所有暴露在阳光下的皮肤都晒得黝黑。老板爱笑,笑容真诚,富有感染力。几番讨价还价后,我购买了他家的电动车。
买了电动车,充电又成了问题。卖车老板主动提出让我免费在他们家店铺充电,每次顶着烈日骑车到店里充电,老板还会面带笑意地赠送我一瓶冰水,来时的疲惫瞬间消散。
北体海南国际学院的风景就在日常里。椰子树叶油亮翠绿,是天然的阳伞;草丛里、树干上,总有些叫不出名字的小虫在忙碌;牛羊不惧行人,在马路边低头啃着青草。傍晚,天边常有大片的火烧云,把海水也映红了。不能错过的,还有那片蔚蓝海滩,站在宿舍楼上,望潮起潮落,日复一日。
在北体之南求学一年,所见之事难忘,所见之人亦然。与季老师初次见面,是在必修的营地共享课上。这是一位对体育充满热忱的年轻教师,确切地说,是朋友。他热情、真诚、平易近人,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我们还给他起了个“季帅”的外号。后来,我又报了他的选修课,环岛自驾的路上,我有幸成为季老师的副驾,从高考经历到人生未来,我们一路相谈甚欢。
季老师很善良,他知道同学们囊中羞涩,每次集体出行总是抢着请客。活动结束后,他还会让我们写下一些自己的思考,并记录到笔记本上。他的笔记本厚重而丰富,里面藏着一个个热烈的灵魂。受他的影响,很多同学在假期开始涉足户外运动,我也开始了对五岳的探索,相继爬完泰山、恒山,还有了进一步的计划。后来,他带领我们参加中国登山协会的培训,在海岸旁徒步,在礁石间穿梭,既教我们安全知识和环保意识,又与我们谈生活谈理想。
每逢佳节假日,我怀揣着对北方的思念,千里迢迢回到故乡,断不了的,却是对南方的不舍。山东的饺子热气腾腾,我却总想起海南陵水酸粉的酸辣;踩上故乡冬天的硬土,脚底板又惦记起沙滩的绵软;和北方人豪爽攀谈的时候,脑畔又浮现出海南人娓娓道来的细腻。
5年前,一颗特别的国际“种子”——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播下。何其有幸,母校和我,同在这片开放包容的土壤里成长,在这片星辰大海里搏浪弄潮。
在路边漫步,忽然听到大墩村村口小孩和建筑工人的对话。“又在搞建设喽?”孩子问。“对喽,瞧这试验区,都是我们建的。”建筑工人嘴里嚼着馍,眼眸里闪着自豪的光,“你晓不晓得,国家在这里建设自贸港,很快就要封关喽,小子,海南以后要越来越好喽。”
小孩子听不懂,跑到一旁玩去了。我的内心却满是欢喜,我热爱的地方,在向一片更加光明的未来迈进。
张北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