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的清晨,晨光洒在波光粼粼的苕溪上;右岸的西险大塘堤顶,上班、晨练、赶路的人穿梭其上。这条矗立了近2000年的防洪屏障,正经历从硬核水利工程到多元城乡融合风情带的蝶变。
随着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主体今年6月完工,一个宏大的愿景在苕溪沿岸铺陈开来:通过沿线环境综合提升工程,82公顷的零散荒地、闲置空间,系统打造为集水利交通、生态景观、文化风情、共同富裕于一体的“苕溪文化风情带”。
明天,主打“生态+健康+文化”三合一沉浸式体验的余杭“溪”游记毅行就将举行,徒步爱好者们将走进全新升级的西险大塘生态廊道。这也是“余杭好地方 千年苕溪韵”苕溪文化风情带文旅嘉年华系列活动之一。
西险大塘的蝶变,不仅是空间的更新,更是一场关于城市价值再发现、发展与安全再平衡的生动实践。
一条更安全、更畅通的水利交通大道
安全,是西险大塘亘古不变的使命。这条横跨余杭区和德清县、全长44.6公里的堤防,是杭嘉湖平原防洪体系的核心屏障。
2022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将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列为省级民生工程、“千项万亿”工程。2025年6月,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主体提前半年完工,累计加高加固堤防52.9公里。
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
“我们相当于在保留原黏土防渗墙的前提下,在外侧加筑了一道以混凝土为主的新型防渗墙。”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刘翔介绍,这项工程使西险大塘的防洪标准和稳定性得到巨大提升。
他举例说,2024年主汛期期间,还在加固中的西险大塘就经受住了实战考验——东苕溪瓶窑站水位一度高达6.87米,持续超警戒水位227小时,堤防未出现一处渗水。
东苕溪瓶窑水文站
筑牢安全屏障后,西险大塘正被赋予新的使命。以堤顶道路为骨架,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道”逐渐成形,成为平日里供市民骑行、漫步、开展赛事的活力通道,实现了从单一防洪功能向保障安全、畅通交通、促进健康的多元价值跨越。
一条描绘绿水青山的生态景观大道
漫步于整治后的苕溪岸边,舒公塔附近,昔日的杂乱荒地,如今已是连绵的绿茵,沿着水岸边,石板小径蜿蜒。这个占地约1公顷的滩地公园,迎接着市民漫步赏景。
舒公塔滩地梳理是良渚文化大走廊二期“十大工程”之一苕溪风情带展示提升工程的点位之一。该工程建成后,西险大塘沿线的生态“颜值”将显著跃升。
北湖草荡 林琼/摄
尊重苕溪原生生态肌理,坚持“不大拆大建”,生态蜕变正在苕溪各处发生——
通过退耕还湿、植被恢复、水系连通等系统性修复,北湖草荡于2024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定为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这片518公顷的湿地成为300多种鸟类的家园;
通过拆除违建、清淤疏浚、建设生态驳岸与亲水步道等,北苕溪边10公里绿道串联起径山寺、陆羽泉等文化自然景观,2024年连续获评浙江省“最美家乡河”和“幸福母亲河”……
陆羽泉
如今,从单一的环境治理到系统的生态复育,余杭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市民可感、可享的绿色福利。一条充满生机的生态景观大道,已铺展于苕溪两岸。
一条赓续文脉的文化风情大道
苕溪流淌的不仅是水,更是千年文脉。在打造苕溪文化风情带时,余杭精准地把握了文化这一要素,让沉睡的历史在沿岸“活”起来、“走”出来。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正在建设的“苕溪百里诗墙”。这是一条以诗词为媒介,有机串联起良渚文化、苕溪文化、千年古镇文化的诗路文化长廊。
它将历代文人墨客对苕溪的咏叹、余杭的治水营城史镌刻于沿线景观之中,使游客在移步换景间,完成一场与历史的对话。
此外,一系列具体文化地标的规划与建设,正将散落的文化珍珠串成华美的项链:“沈括纪念设施”将致敬这位古代科学巨匠所代表的创新精神;“三贤祠”的恢复延续着对地方先贤的集体记忆;“苕溪十景”的系统打造,则是用现代景观设计语言,对传统审美意境进行重新诠释。
这些举措共同构建了一个“可读、可听、可感”的诗路文化长廊,使余杭百姓能“沉浸式”感知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将苕溪文化风情带塑造为名副其实的“家门口”人气文化打卡地。
南湖
一条激活产业的共同富裕大道
西险大塘的蝶变,终极目标是成为一条惠及沿线万千百姓的共同富裕大道。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路径,在于“农文旅融合”。
即将登场的余杭“溪”游记毅行活动,是余杭做好“赛事+”的举措之一。一场高水平的群众性赛事,带来的不仅是体育竞技的热闹,更是文化的展示窗口与生态的价值外溢。
以此为契机,余杭同步加快推进“安溪遗梦”等标杆性产业项目,积极引导沿线村镇发展精品民宿、农家餐饮、休闲旅游等新业态。
余杭街道下陡门村
随着苕溪文化风情带不断成熟,昔日的“堤坝后方”正转变为今天的“发展前沿”:村民们将闲置房屋升级为特色民宿,将农产品升级为旅游特产,也能在景区获得新的就业岗位;村集体经济也通过农文旅发展壮大。
从单一的防洪屏障,到安全、生态、文化、共富的四维融合,西险大塘诠释了如何在保障城市“安全”底色的同时,高效赋能“生态”底色、活化“文化”基因、实现“共富”目标。
当苕溪清水长流、绿道延绵、文脉彰显、产业兴旺,这条焕然新生的风情带,将成为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富有魅力、具有活力的成长坐标。
●
●
●
供稿 | 潮新闻;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 唐骏垚;徐媛
编辑 | 付腾梓
一审 | 周颖
二审 | 杨兰
终审 | 贾国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