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抽离,一脚踏入1700年历史的灵隐寺和周边山林,便如步入一片时光消隐之地。
夏天,我曾随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的邵群老师,在灵隐寺飞来峰观石刻造像。邵老师曾参与创作《西湖摩崖崒珍一百品》,她讲解石刻,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将每一处摩崖、每一尊造像都讲得令人心弛神荡。
散场之后,我便离了众人,独自寻访几棵古树。灵隐的古树众多,有麻栎、银杏、枫香、珊瑚朴、黄连木、香樟等等,树龄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有5株,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株是麻栎树,树龄500年以上;一株是七叶树,树龄约600年。
寻访古树,树高林深,愈行愈幽。这时渐渐发觉,不止晨钟暮鼓,更有那蓊郁苍劲的古树,已将悠远的禅意,一点一点地浸润了。
七叶树,摄影:项敏慧
麻栎古树似史书
这株麻栎树,在灵隐寺山门“咫尺西天”照壁附近,可谓入口区域的标志性景观。游人踏入灵隐,若在照壁前留影,目光便不由自主会被这株麻栎古树所吸引。“咫尺西天”四字和一棵古树,将尘世轻轻隔开来。
这株树静默矗立,树干粗壮,树皮沧桑,在它面前,“咫尺西天”似乎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因这棵树便是生动注脚。
麻栎树属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早在先秦以前,在古老的《诗经》时代,人们就把麻栎树视为圣树、社树。在举行祭祀活动时,人们在麻栎树下歌舞,因此,麻栎树古来即是音乐的象征。想来,在数千年的岁月里,它的祖先也曾见证人类在神树下最本真的歌舞祈祷。这源自华夏文明深处的古老基因,与佛国的庄严在此地奇妙交融。作为灵隐寺入口的守护者,它似乎是一种仪式感,安静地提醒每位来到此处的人,应该心存敬意。
我后来才知道,麻栎树在灵隐其实不只一株,仅灵隐飞来峰附近,便至少有10株麻栎古树。于是,这里便有了一个“麻栎古树文化公园”。
麻栎树 摄影:王昕珏
七叶树梢的宝塔
立夏时节,灵隐一带许多绿树在树顶开花,这花很有特色,一束束洁白的圆锥形花序向上举着,像是烛台,又有点像宝塔。这是七叶树开花了。七叶树开花,很多杭州人会在朋友圈里晒图。
七叶树,顾名思义,其树叶有七个叶片,形似手掌。它的花很有特色,像是手掌里托着一座浅白色的宝塔。宝塔亭亭立于枝梢,在漫山遍野的绿意中,很是圣洁明亮。七叶树自古和佛教渊源深厚。在印度王舍城,有一岩石洞窟,周围长满七叶树。这里又叫七叶岩、七叶窟,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精舍。后世弟子迦叶尊者也在此会五百贤圣,安居三月,说佛论法,第一次结集经典,亦是在七叶窟中。所以佛教中也称七叶树为佛树。
传说,灵隐开山祖师慧理禅师从西域带来的“西栗树”,便是此树在中土的缘起。灵隐寺内最年长的七叶树,树龄600年,位于紫竹林中。面对这棵古老的佛树,心中敬意顿生,谁能想到,那远自天竺的法脉,竟在一棵树的年轮里,于江南的烟雨中扎下深根,生生不息。
我以为七叶树只有一两棵,结果工作人员告诉我,大大小小有两百多棵。真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数,两百多株七叶树,生长出一片蓬勃生机,到了夏天开花时,满树都是玲珑的佛塔。
这形与意的契合,看来绝非偶然。立于树下,静听树叶的声响,沙沙有声,似在说法。
七叶树,摄影:项敏慧
黄连木与罗汉松
在翠薇园门前,有一棵300年的古黄连木,被评为杭州十大珍稀古树。黄连木不仅珍稀,也是尊师重教的象征。
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其中学生子贡思维敏捷,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还善于经商,是当时弟子中最有钱的人,后世尊他为财神。
孔子去世后,子贡伤心欲绝,奔丧时从南方带回特有的树种楷树,回到孔子老家曲阜,亲手将楷树种植于孔子墓旁,并为孔子守墓六年。后来这棵树长成为参天大树,子贡用楷木雕刻了孔子和师母的形象,希望后人以此为榜样,以示纪念。
楷树,就是黄连木,取其字意“楷模”。人们赞美此树刚直挺拔,树形优美,又叹子贡的尊师之德,所以黄连木自古便是尊师的象征。此处荡开一笔——相传为子贡刻制的孔子夫妇楷木像,据雕刻技法及历史考证,实为宋代作品。北宋末年,孔子48代孙孔端友为避金兵,携楷木像南迁至衢州,后由孔氏南宗族人世代守护。抗战时期为防日寇掠夺,南宗奉祀官孔繁豪曾制作赝品转移视线,将真像藏匿山区。1946年后真像一度借予曲阜北宗,现存衢州南宗孔氏家庙的楷木像,为复制品。我在衢州南宗孔氏家庙曾见过此楷木像。
此刻,立于灵隐寺的楷树之前,遥想先贤,这棵树所承载的,已不只是自然的生命,更是中华文明“尊师重道”精神的象征。
七叶树,摄影:项敏慧
在灵隐寺的济公殿前,则是一番不同的风致。这里有一株525岁的罗汉松,枝干遒劲,四季青翠。
这棵罗汉松可是杭州城区最年长的罗汉松。其名由来,是因为它的种子成熟时,形如身披袈裟、打坐参禅的罗汉。
这棵罗汉松,与济公殿内那位“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济公和尚,形成了呼应。济公和尚举止癫狂,心怀慈悲,打破了世人对于修行者形象的刻板想象。传说济公出生时,正好碰上国清寺罗汉堂里的第十七尊罗汉(降龙罗汉)突然倾倒,于是人们就把济公说成是降龙罗汉投胎。济公是在国清寺出家的,后来到千年古刹灵隐寺居住。
再看眼前这棵古罗汉松,苍劲古朴,既有罗汉的庄严法相,又有松树的灵动坚韧,恰如济公的形象——不拘形迹,而佛心自在。它在殿前守护,也诠释着一种游戏人间的大自在、大智慧。
一个人漫步灵隐,悄然隐于古树荫护之中,不一会儿便静由心生,感受到清凉的意境。灵隐寺平时其实还是喧闹而拥挤的,尤其是节假日,游客实在太多了。而面对石窟造像,或面对一棵古树时,心却能一下子静了下来。
看罢古树,顺道到直指堂观展,无意中见到翁同龢所书的一副对联:“近闻梨枣同时种,长与松杉守岁寒。”此联仿佛是一个跨越时空的隐喻,说的是文化的传承,如同这些古树的生长,须耐得岁月久长,耐得岁寒风霜,方能生生不息。
想到,这千年古刹与古树,相依相守,宁静悠远,不仅是灵隐的风景,更是灵隐的意境。
原标题:《灵隐寺免门票后,我建议你去看看这些地方》
栏目主编:陈抒怡 文字编辑:陈抒怡
来源:作者:周华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