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和珠江水利委员会联合出品的八集人文纪录片《珠江》在央视纪录频道及新媒体平台播出。
纪录片以2320多公里的珠江为主线,串联起山脉、水脉与千年商脉、文脉,展现了这条“岭南母亲河”在人类交流交往、文明互鉴中的当代价值和独特魅力。
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蜿蜒千里,一路奔腾汇入南海。在这江海交汇的激荡之处,孕育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南沙。
地处珠江虎门水道西岸,南沙坐拥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流之利,既是珠江流域通向海洋的重要门户,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方圆百里内,更辐射链接着大湾区“9+2”城市群,区位优势举足轻重。
回溯数千年,当珠江三角洲仍沉睡于苍茫海水之下时,南沙仅是浅海间零星浮露的丘陵洲岛。商代鹿颈村“南沙人”遗址的发现,正式揭开了先秦先民在此渔猎耕作的历史面纱。一代代先辈依偎珠江之水深耕细作、繁衍生息,将这片远古洲岛塑造成如今的803平方公里的产业热土,实现从“荒芜滩涂”到“滨海新城”的沧桑巨变。
作为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这片土地还承载着绵延深厚的水乡文化脉络。发源于艇户的疍家文化,以咸水歌和疍家菜传承着与水共生的智慧;南沙的灯塔、烟墩、妈祖古庙……见证着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枢纽港的辉煌历史。
如今,在广州港南沙港区的全自动化码头,一艘艘万吨巨轮在汽笛声中从珠江口启航时,历史的回响与当下的成就在此刻交汇,千年商都的血脉正在新时代澎湃跳动。
如今的南沙,不仅是国家战略布局中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更是广东自贸试验区中面积最大的片区。坐落于珠江之畔,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已崛起为国内规模领先的邮轮母港综合体;被誉为“广州之肾”的南沙湿地,成为万千候鸟栖息的生态天堂。
南沙,这颗镶嵌在珠江出海口的明珠,踞地理中枢、扼交通动脉、融多元文化,正以湾区和鸣的昂扬姿态,向世界讲述着这条江河所滋养的生命力与文明脉动——从远古的渔火闪烁到如今的湾区之心,其间流淌的不仅是承载千年海洋文明的血脉,更是在新时代中持续迸发的“向海而生”的勃勃生机!
八集纪录片
以镜头丈量珠江文明
其中不乏
对于南沙风土人情的呈现✨
和小南一起
跟随《珠江》的脚步
走近珠江南沙段的一江两岸
更加深入地了解
这片热土的壮丽画卷~
关键词
南沙湿地
在纪录片《珠江》的开篇,镜头从云贵高原的涓涓细流开始,跨越滇、黔、桂、粤、湘、赣六省区,一路追随珠江穿越聚焦到南沙湿地,直至奔流向南海的浩渺波涛。
南沙湿地,2012年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广州最南端,珠江入海口西岸,是珠三角地区保存较完整、生态良好的滨海河口湿地,被誉为“广州之肾”。
2011年10月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国际公园协会联合颁发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最佳生态景区银奖”,2015年11月跻身十大“广东最美湿地”。
关键词
广州港南沙港区
南沙区龙穴岛的海边滩涂,如今矗立着全球领先的智能集装箱码头——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这是我国首例由国内科技力量打造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代表着中国港口智能化建设的最高水平。
目前,广州港南沙港区已建成华南地区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综合性枢纽港,累计开辟200多条集装箱航线,其中170多条外贸航线通达全球310多个港口,今年更新增8条航线。外贸航线中有140多条为“一带一路”方向,是中国通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航线最多的港口之一。
关键词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
2024年11月,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南沙正式入列,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梦想”号具有国际领先的大洋科学钻探能力,将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助力全球科学家实现“打穿地壳、进入地球深部”的科学梦想。
关键词
深中通道、狮子洋通道、南沙大桥
深中通道是环珠江口“A”字型交通主骨架最关键的一“横”,集“桥、岛、隧、水下枢纽互通”于一体,是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通过深中通道南沙联络线,南沙实现直接接驳深中通道,与深圳、中山在伶仃洋上“牵手”,三地携手进入“半小时生活交通圈”。
狮子洋通道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是世界上首条双层复合跨海公路通道。
项目全长约35千米,上下双层共16车道,包含跨江主桥和两岸引线工程,连接广州市南沙区和东莞市沙田、虎门两镇,建成通车后将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开辟新通道。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首个建成通车的“超级工程”,飞跨珠江两岸的南沙大桥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南沙大桥串联广深佛莞,为广大群众美好出行提供便利,也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主动脉”。
关键词
港科大(广州)、
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位于庆盛枢纽片区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获批的首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也是《南沙方案》出台后落成的首个重大项目。
在“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框架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香港科技大学形成互补的学科设置,提供同一质量标准的学位课程。
2002年,由广州市、霍英东基金会、香港科技大学合作投建的南沙资讯科技园落户南沙湾片区,成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这是南沙与高校合作的开始。
在此基础上,2007年,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于南沙奠基,成为广州市首家香港背景科研机构,也是广东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
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由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运营,创新工场设立众创空间,为初创团队提供办公场地及共享实验室、研发测试、设施设备测试等服务,降低初创企业运营成本。
关键词
南沙国际邮轮母港、
南沙游艇会
南沙国际邮轮母港作为亚洲最大、功能最全的邮轮综合体之一,项目岸线总长1600米,填补了广州邮轮产业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空白,带动邮轮旅游、船舶供应、消费购物、休闲娱乐等产业的发展,成为广州城市的新地标。
目前在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开通出发前往中国香港与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地航线共9条,邮轮目的地共12个,邮轮航线目的地数量在全国排名前列,是国内东南亚航线最多的邮轮港口之一,已落地“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政策”和“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临近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的南沙游艇会,是中国内地首家获英国游艇码头协会颁发“五金锚奖”的游艇会,于2018年正式成为“白金五金锚”的游艇会。
它巧妙地将中西文化的复古城堡风格融合在一起,成为南沙具有异域风情的“欧洲小镇”,也是《美人鱼》《世纪风暴》等电影、电视剧拍摄取景点。
关键词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在星海故里——南沙区榄核镇,《保卫黄河》几乎是人人都会唱的一首歌。
冼星海,祖籍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有“人民音乐家”之称。他曾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具有战斗性和感染力的群众歌曲,如《游击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各类声乐作品和不朽名作,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2009年,冼星海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关键词
舢舨洲、黄灿明
目前广州唯一还在使用的古灯塔——舢舨洲灯塔,伫立在南沙珠江口和伶仃洋交汇处的舢舨洲岛上,跨越时空,传递着千年以前“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
这座灯塔建于1915年,是当时广州海关为方便各国的船只进入广州而建,舢舨洲灯塔脚下的位置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古航标所在。
而被誉为“广州南沙舢板洲灯塔的守护神”的黄灿明,自1999年到舢舨洲工作后,面对恶劣环境和孤岛生活,他25年如一日,守护着岛上每天指引3000多艘船只进入广州港的灯塔。
黄灿明用25年的坚守诠释了“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灯塔精神,荣获“中国好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关键词
香云纱
香云纱被誉为“软黄金”,是岭南地区一种手工织造和染整制作的植物染色真丝面料,明清时期曾远销欧美、印度等地。
其复杂技艺可以用“三蒸九煮十八晒”来概括,要求生产地必须配备薯莨、河泥、草地、阳光这四大要素。每一匹香云纱都要经历,阳光与时间的淬炼,在反复浸晒中绽放出独特光泽。
南沙区榄核镇是我国四大香云纱生产基地之一,已有400多年的香云纱生产历史。早在2015年,榄核镇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第五批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关键词
咸水歌
咸水歌是流行在珠三角地区的疍民以粤语方言吟唱的“白话渔歌”。现今流行在南沙地区的咸水歌主要以姑妹腔为主,也有少量担伞调和东风调,曲调多为六声徵调式,婉转悠扬,韵律天然。
南沙区咸水歌唱腔独特,腔路广阔、思路敏锐、见物唱物、见事唱事、见人唱人,如新人结婚、嫁女、生日、满月、新居入伙、新船下水等都能以唱咸水歌来表示祝贺。咸水歌歌词则多为即兴创作,多以口语、俗语等入歌,口语化色彩浓厚。
△点击查看视频
想在电视上
回顾《珠江》的精彩片段?
记下时间啦!
广州综合频道将于
11月22日至29日
每晚8:15首播、11:00重播
广州新闻频道将于
11月30日至12月7日
每晚9:00播出

小南带你看
一图读懂丨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
人民日报头版关注!广州南沙厚植新兴产业发展沃土
文字:张丁璞、刘嘉欣 图片:纪录片《珠江》、资料图 编辑:刘嘉欣 校对:胡霞霞 二审:梁思静 终审:齐华伟、黄增才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nanshanet@126.com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朋友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