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见秦淮
小西湖:“附近”的重建
文艺新地标
“古”“今”相遇
“新”“旧”共生
老城南的文艺慢生活
小
西
湖
小西湖,一个诗意栖居的名字。《南京地名录》中称“南起马道街,北端向东折至箍桶巷,古时有塘,环境优美如杭州西湖,得名‘小西湖’。”也有说法是此地因明代戏曲家徐霖的私家园林“快园”内有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湖而得名。
然而进入近代以来,这里外部环境拥挤,建筑结构老化,市政管网缺失,居住条件亟待改善,成为典型的“城中村”。
2015年起,秦淮区开启了小西湖的微更新改造之旅。通过“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规划理念、“有机更新、自主更新、持续更新”的更新策略、“小规模、渐进式”“一院一策”的改造方式,形成了“五方协商平台”“共生院”“共享院”等很多新的理念、成果,成功地把城南“烟火气”以及原住民的活态传承有序保留下来,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等多项殊荣。
共生院、共享院改造前后
街区广场
小西湖堆草巷
平移安置新房
邻里家宴
同时,更新改造后的小西湖接续了老城南曾经的非遗传统,经常举办各种非遗主题的民俗和体验活动,形成了浓厚的非遗氛围,成为爱好者们体验和感受非遗的民间据点。2022年,小西湖被作为“非遗旅游街区”推荐入选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公布的“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近年来,小西湖又陆续引入顾业亮大师工作室(国家级非遗秦淮灯彩)、赵树宪大师工作室(省级非遗绒花)、方见尘大师工作室(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福州簪花非遗体验馆等,用丰富的非遗业态和场景体验,在历史民居里融入了传统文化与民俗的脉络,成为南京的一张“非遗名片”。
非遗绒花工作室
从隐没在城市背后的巷道,到重建后恢复活力的“附近”。想知道小西湖如何变出新模样?11月22日(周六)上午,“游见秦淮”邀你走进小西湖,听专业规划师拆解更新改造的巧思,在巷弄间寻找城市的“活人感”,近距离观看注入社区文化中的非遗印记。
Xiaoxihu
活
动
详
情
1 内容安排
11.22
黄 洁(由南京市规委办常任专家、正高级工程师)
尹宗雯(绒花非遗制作技艺传承人)
活动时间
11.22
2025.11.22(周六)
10:00—11:30
3 集合地点
11.22
小西湖马道街口
4 活动人数
11.22
15人(12岁以上)
报名时间:11月19日 16:00
Xiaoxihu
来源:区图书馆
编辑:陈琪
审核:赵嵘
发布:郑钦月
仅供交流分享,不涉及商业用途,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权益,或所标来源并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后台,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审核处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