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河北到底哪里美##秋游河北悦山河##多彩旅行·畅游河北#
成/语/之/都/太/极/之/乡
邯郸
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广袤地域的辉煌历史、深厚丰腴的文化积淀为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披沙拣金,凝聚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
据统计,由邯郸历史和相关史书中所滋生、蕴积、提炼出的具有邯郸地方特色或与邯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达1580多条,如“胡服骑射”开改革之先,“毛遂自荐”倡用人之道,“负荆请罪”兴团结之风等。
邯郸的成语典故,集中原与边塞之风韵、蕴文化与哲理之内涵,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瑰宝”,邯郸也因此成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词源】唐·王勃《山亭思友人序》:“对酒。虽形骸真性,得礼乐于身中;而宇宙神交,卷烟霞于物表。至若开辟翰苑,扫荡文场,得宫商之正律,受山川之杰气。虽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释义】用膝盖和肘部匍匐前进。形容对他人的畏服。
【书证】元·高文秀《谇(suì)范叔》第三折:“待到来日,膝行肘步,肉袒求见。”
【考据】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之三子,三国·魏沛国谯人,夙慧,有文才。早年为操所宠,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淄侯,一度欲立为太子。但因任性而行失宠。兄曹丕为帝,黄初三年封鄄城王,四年徙封雍丘王,备受猜忌。明帝太和三年徙封东阿王,又改封陈王。每冀试用,终不能得。十一年中三徙其都,郁郁而终,谥思,世称陈思王。文才富艳,善诗工文,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后人辑其所作成《曹子建集》。据《三国志·魏·陈思王传》载,曹植随父于204年入邺,时年仅12岁,居邺16年。期间,正是曹植风华正茂,文采飞扬,名满天下之时。
文字来源:《邯郸成语典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
视频来源:丛台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编辑/王洁 初审/胡世阳 终审/董敬超
-END-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