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làng)中古城,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中国四大古城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巴国(公元前1122年-公元前316年)灭充国,从江州(今重庆渝中区)迁都于阆中。
阆中古城以中天楼为核心的唐宋格局,沿十字大街层层展开,布若棋局。古城内有中天楼、张飞庙、川北道署、贡院、文庙、华光楼等名胜古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阆中古城的名胜古迹内容丰富,拟分篇介绍。
中天楼,始建于唐,明清复建,位于古城中轴线,应“天心十道”,典型的风水标志建筑。清代诗人金玉麟赞之“十大栏杆三折上,万家灯火四围中”。民国初年,因街口狭隘,一念拆毁。
2006年原址重建, 为三层明清风格木楼,楼高25米,底层四通,北通北街、南通双栅子街,西通西街,东通武庙街。古城的街巷就是以中天楼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
中天楼二楼有伏羲像。伏羲,三皇之首,百帝之先,中华人文始祖伏義,创制先天八卦。
登楼四望,在2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分布着上千座明清老民居。
袁天纲(又作袁天罡)旧居,从中天楼前往张飞庙,路过袁天罡旧居。唐贞观十五年(641年),袁天罡受太宗令“步龙气”致隆洲(今阆中)。
袁天罡,隋末唐初星象家、玄学家,通五行八卦,善风鉴、精相术,尊为“玄学宗师”。
张飞庙,是纪念三国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张飞时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七年,死后葬于此,被追溢为桓侯,又称汉桓侯祠,迄今1800余年,明清时重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体建筑均沿中轴线布局,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等组成。
敌万楼,建于明中期,因张飞有力敌万夫之勇而得名。
大殿,始建于蜀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建,殿内供张飞文身塑像,是祭拜张飞的主要殿堂。
后殿,位于大殿之后。
墓亭,始建于蜀汉,清代重建,亭内塑张飞武身坐像。
清署理保宁府(代理知府)李常霈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为张飞题诗:
龌龊督邮鞭不死,使君原是真天子。
黄巾甫灭董卓狂,恨不率众入咸阳。
当阳之战足千古,仅此区区一片土。
西川未拜汉中王,左有孙吴右魏武。
横槊直欲一统收,东望将星陨荆州。
仗酒鞭挞帐下卒,刁斗勒铭挥吴钩。
君不见,侯之生在涿鹿,侯之镇在古阆,侯之名在后世,侯之灵在天上。用兵以智仁,存心惟忠壮。呼嗟乎,上下万古真名将,当时若无关仕缪,余子我公何能护!
鸾降碑,碑文为七绝诗一首:
一把铁枪扶社稯,三尺铜剑振乾坤。
先生不知余名姓,赤肝黑面老将军。
张飞墓,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因为张飞只敬爱君子而不体恤士卒,刘备经常告诫张飞:“你经常鞭打健儿,但之后还要让他们在你左右侍奉,这是取祸之道。”张飞听后仍我行我素。同年六月,刘备为关羽报仇,出兵伐吴,让张飞从阆中出兵到江州汇合。张飞在临出兵前,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谋杀,两人带着张飞的首级去投奔孙权。
琉璃照壁,建于明代,位于张飞庙大门两侧,琉璃花墙,琉璃砖雕图案精美。
题小诗一首《阆中张飞庙》:
阆中太守性情真,塑像原分文武身。
一代英豪随梦去,可怜枉为酒中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