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沙丰碑铁八师
——丰沙线和它的修建者的故事
2025年11月4日,原铁道兵13师战友孙小平告诉我:11月5日,在门头沟有个寻访纪念碑祭奠烈士活动,邀请我参加。还微信发来了美篇和介绍铁道兵老铁八师修建丰沙线一篇文字,作者是王民立。我知道王民立最早是原铁十师医院的。作为老铁,我也粗略知道一些铁道兵各师历史及行动轨迹。老铁八师修建丰沙线,还留有烈士碑?过去从未听说过,这倒新鲜。参加!
5日,阴天。上午九点,十几位男女“老铁”从京城各处如约在门头沟永定河文化广场集中,然后开车奔向琉璃渠村。下车后,几位女兵轮流抬着花篮,大家七问八拐,在村民的引导下,穿街过巷爬坡越铁路,最终才在村边沿几栋民房夹缝处找到了墓碑。
墓碑不大,高不足两米,宽约一米,厚约十几公分。汉白玉碑身,字迹尚可辨认。阳面刻有“修建丰沙线烈士永垂不朽”字样,阴面刻着碑文。水泥底座上,原来刻有108位牺牲烈士的名字,因字小,又经长期风雨侵蚀,字迹已无法辨认。好在王民立战友几年前在字迹尚可模糊辨认时,细心拍照下来,编入《致敬丰碑》一书,并交门头沟区文物局保存。
小小墓碑夹在民房之间,又紧靠墙根,终年不见阳光,阴冷笼罩,茕茕孑立,形单影只,寒酸之态尽显,像备受冷落无人理睬的丑小鸭。面对此景,大家的心情一阵沉重。
但,这就是我们这次寻访的目的地!墓碑虽寒酸,却是烈士们魂灵的栖息地啊,顿时成了众人眼里和心中的宝贝。大家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留念。原兵部机关的张洪柱战友擅长摄影,更是举着相机“咔、咔”地拍个不停。
大家恭恭敬敬地把花篮在碑前摆好,仔细整理好写有“铁道兵烈士永垂不朽 北京铁道兵战友敬上”的缎带,斟好酒,摆上香烟,举行简单而又庄重的祭奠仪式。仪式由祝俊青战友主持,大家一起向烈士敬礼、三鞠躬,轻吟《铁道兵志在四方》,向安息在这里的老战友们表达致敬和悼念之意。继而由王民立战友宣读纪念碑碑文。她端庄、文静的面容充满了凝重与敬仰。与来自原铁道兵二师的刘登校、五师的李建丽、六师的张梅淮、七师的孙文英、八师的毛文珍、九师的李小梅、刘来庆,十师的张淑芬、十三师的孙小平、东北指挥部的陈慧玲、西南指挥部的梁秀英、第四新管处的邢祖辉、铁道兵学院的王晓朝,兵部机关的张洪柱、祝俊青,连同耸立的墓碑、飘扬的红旗、艳丽的花篮,共同组成了追寻、见证历史的群像。神圣庄严的气氛笼罩着墓碑的周围,标准的普通话音从空气中缓缓传来:“丰沙线自1952年十月施工,1955年7月1日接轨通车,提前完成半年之久。修建丰沙铁路共有四万余人,有集体转业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路工程第八师,有原各营业线的职工,有祖国各地的农民兄弟组成的这支建设队伍,在于坚石、塌方、流沙、洪水、烈火展开斗争中,共有108名同志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1956年7月1 日”。
接着。王民立战友简要介绍了老铁八师的历史和丰沙铁路修建的前前后后。她说,老铁八师最早是红四方面军的一支部队,也是长征到达陕北后保留下来的唯一建制部队,后编为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后来隶属川北军区。在浴血奋战的战场上,走到哪里都是最能打仗的主力部队,为新中国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该部队1952年开赴东北,准备赴朝作战。因形势变化和国内建设的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工程部队第八师,又奉命转向华北,修建丰沙铁路。和1958年另新组建的铁道兵第八师不同,老铁八师在1954年修建丰沙线时就集体转业,脱下军装换工装,改名为铁道部第四铁路工程局。从此结束了多年的枪林弹雨和两年多“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工程第八师”的军队历史,作为祖国建设大军的一部分转战祖国各地。1955年丰沙线任务完成后调往武汉,再后来又分散到了多个铁路局,一支为人民利益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部队,最终变成了零散的资料和人们朦胧的记忆。由于时间久远,当年的老前辈们均已谢世,但记忆还在,资料也不会轻易消失,眼前的纪念碑就是明证。我们正在继续查找资料,完善这段历史,填补历史空白。
王民立战友还告诉大家:丰沙线始于北京丰台车站,终于河北怀来县,在沙河镇与京包铁路相接。丰沙线的建成,极大便利了北京与山西、内蒙乃至与前苏联等欧洲国家的交通联系,对国家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王民立战友的娓娓阐述中,让人明显感到,她在老铁八师和修建丰沙线这件事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提议并参与组织了这次活动。有心人加热心人,令人赞佩和感动。
耳边不时传来火车的轰鸣声,这北京通往大西北的重要运输通道,像人身上的血管,依然日夜繁忙。丰沙铁路全长105公里,纪念碑上记载的人名数量是108人,无论这108人是否是牺牲者的全部,也许名字中还有不是老铁八师的牺牲者,但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老铁八师的人占了其中的绝大多数。二是为修建丰沙线而献出生命的,至少有108人甚至更多。平均每一公里牺牲一人还多,证明了工程的艰巨和建设者的奉献。
这座“丰沙烈士纪念碑”是目前发现的老铁八师唯一留存的纪念碑。纪念碑紧临丰沙线铁路隧道口,地处山梁,视野开阔。近听来往列车鸣叫,眼观火车来往奔驰,远眺永定河铁路大桥雄姿耸立,思念远方的家乡,是对烈士的极好安慰。但眼前的情景,把这一切都破坏了。王民立战友说得对,真是对不起烈士们啊!作为战友,需要的不仅是祭奠,更要继承他们的精神,宣传英雄们的功绩,也要把这里的情况反映给政府部门,争取尽快改善目前状况,以实际行动告慰先烈们的在天之灵。
据说,“门头沟丰沙线烈士纪念碑”已经引起了政府的关注,2022年此碑就被列入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眼前的囧景会改善的。
队伍中的大多数人是第一次见闻这座墓碑和它背后的故事。返回的路上,大家交口称赞王民立、孙小平等战友对活动的付出,欢快回顾那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如数家珍地赞叹当年铁道兵的艰辛、奉献、昂扬与荣光,无限感慨今天和平岁月的可贵和来之不易,衷心祝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四周的红、橙、褐、绿,青、蓝、紫,外加金黄,一色不缺。集合拢来,美景如画。微风轻抚,如诗如歌。一路伴随这群不忘初心珍重友情青春不老的老兵们。北京的深秋,北京的西山,北京的门头沟,愈加沉静而美丽!
历史也许应该记住2025年11月5日的这个日子:在丰沙铁路烈士纪念碑落成69年之后,终于等来了第一批举着“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旗帜、抬着花篮,前来祭奠烈士的原铁道兵部队的老兵们。社会在发展,生活在继续,以后,这里,还将陆续迎来更经常、更多的悼念者,一定会的。
凡是为国家和民族的富裕强大作出过贡献的人们,都会在国家和人们的心底留下永存的记忆。历史,会永远记着他们。铁路作答,山河作证!
永远的铁道兵,深深的战友情!
作者姓名:刘登校
作者单位:海淀区金沟河军休所
2025年11月11日
编辑:乐在其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