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在晋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晋城市文旅局以硬核数据与标杆成果为支撑,系统解读了晋城文旅5年发展成果,用深耕实干的成效诠释了“康养产业新高度”的内涵,并明确了“十五五”建设“文旅康养第一城”目标。
“十四五”期间,晋城文旅不仅收获“世界康养示范城市”“中国康养百强市”“山西省首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更在市场端持续爆发——2024年旅游收入达363.87亿元,较2022年的112.09亿元实现三倍增长;2025年热度再创新高,1-10月游客接待量已超去年全年,端午假期跻身携程境内酒店热门目的地上升榜首位,暑期入选途牛境内游热度增长显著十大目的地,“山水为媒、康养为韵”的发展品牌深入人心。
这份亮眼成绩,源于晋城文旅在五大领域的系统性深耕。在供给侧方面,A级景区从27家增至64家,稳居全省第一,太行锡崖沟创成山西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串连33个景区,建成58个驿站、22个房车营地,成为全国首批交旅融合典型案例,133条精品线路覆盖四季需求,精品民宿数量质量均居全省之首。在康养产业方面,“百村百院”工程建成100个特色村、100处院落,带动8.1万人返乡创业、50余万名农民增收,陵川、泽州等省级康养集聚区与百里沁河经济带形成集群效应,受益人群超40万。文化惠民与文脉传承同步发力。晋城市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51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构建“15分钟阅读圈”,大剧院广场消夏演出吸引20万人次参与、线上点赞近500万,上党梆子《申纪兰》等多部作品斩获国家及省级奖项;文物保护取得突破,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古堡申遗稳步推进,完成6601处文物资源核查,新增94名各级非遗传承人,让千年文脉活起来。品牌营销方面同样成果显著,立足“东方古堡、人间晋城”定位,联动《黑神话:悟空》推出主题活动,借演唱会、赛事打造“票根经济”,牵头组建了文旅康养城市联盟,推动13省24市共建合作机制,让晋城文旅品牌从区域标识升级为全国性IP。
作为文物大市,晋城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进展备受关注。自2024年1月启动普查以来,已完成6601处存量文物复核,新发现文物764处。其中,高平市金代圆融寺、泽州县首次发现的金代张庄汤帝庙,经北大专家团队论证具有重要价值。目前,普查进入数据审核阶段,“十五五”将公布完整名录,让晋城“文物富矿”亮出来。
文旅市场火爆背后,服务质量是核心保障。文旅部门通过“监管+服务”双轮驱动提升体验:今年已出动执法人员1932人次,检查场所655家次,立案12起整治乱象;建立12345热线、“好差评”等多渠道投诉平台,64家A级景区公示举报方式,实现投诉办结率、满意率双100%;同时开展740余人次行业培训,推行“红黑榜”制度,让“诚信经营”成为行业共识。
发布会上,晋城市文旅部门还提前“剧透”了2026年的惠民举措:将新建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持续办好“凤鸣春晓”展演、元宵民俗巡演、广场艺术季等品牌活动,同时推出市民文化夜校,开设文化普及、生活美学等课程,打造“家门口的美育课堂”。
“十五五”时期,晋城文旅将聚焦“文旅康养第一城”目标,推动文化、旅游、文物、康养深度融合,全力建设全国“文旅康养样板城市”和知名旅游目的地,让“云锦太行、诗画晋城”的名片更加鲜亮,为晋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旅动能。(本报记者 李茹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