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百色百味美。来过百色的人都知道,这座城市的夜晚,烟火气最足。百色人从不辜负每一个夜晚,或以烧烤佐酒,或以家常小菜伴聊,深夜的烫粉熨帖疲累的身体,凌晨的豆浆油条唤醒新的一天。日落月升间,看似不起眼的大排档、街边小摊,却组成了在“恢复和扩大消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夜经济”,也藏着一个城市民众最朴素的幸福味道。
网红夜市,风味新“矩阵”
下午五点半,天边赤色的云霞还没褪尽,兼具“美食+打卡”属性的网红夜市——万景城已开始点燃炉火,迎接即将到来的夜幕和热闹。几乎是同一时间,所有的夜宵档都动起来了,东边的帆布篷“哗啦哗啦”抖开,西边的卷帘门“嘎吱嘎吱”往上爬,堆在一起的折叠桌被逐个打开整齐摆放,各色塑料凳围绕着小桌子摆好,像一朵朵盛开的小花,开满了万景城内外。
夜幕下的万景城。周福宁 摄
步入万景城,首先感受到的是热闹,尤其是到了节假日,这里仿佛被炸串、甜品、水果酸嘢等各色美食包围,各种小吃琳琅满目,让人难以取舍。继续往里走,空气中飘着烤肉的焦香、炒粉的干香、炸串的油香,还有雪克杯里捶打的柠檬逸散出的清香……各种香味交织成独特的市井气息,勾着过往行人的味蕾。
忙碌的烧烤摊。欧贤 摄
入口处的烧烤摊常年排着队,对于百色人来说,烧烤几乎就是夜宵的代名词。“老板,隔山、掌中宝、鸡翅、明虾各来3串,烤猪眼来2串,韭菜、豆角来4串。”11月7日正值周末,游客李桂爱和朋友从南宁坐动车到百色,来了一趟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下了动车,两人坐上朋友的车直奔万景城,打算用当地美食为这场旅行留下第一份美好记忆。来到攻略里的美食第一站——万景城,李桂爱和两名朋友分头行动,她在烧烤摊点了单,朋友则买回了几样当地小吃——血肠、糯米肠和卷筒粉,在等烧烤的时间,三人已经坐下来吃上了。回想起在百色求学那几年,李桂爱不禁感叹道:“现在的百色变化很大,发展得越来越好了。”她还说,“万景城和我们期待的一样,各种美食、小吃很有特色,这两天我们要抓紧时间尝个遍。”
人气老街,美味新“夜”态
与“年轻”的万景城相比,文明街历史悠久,寻味文明街,更多的是向往老味道的传承。
文明街是百色老城区特色街区,充满烟火气。
华灯初上,文明街早已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卷筒粉、炖汤、炭烤烧烤的蒸汽和香气在空气中飘散,摊位前的吆喝声、食客的谈笑声交织,是这里最常见的画面。这条被称为“下岗街”的老街,20世纪90年代曾为大量下岗工人提供免费摊位,如今,它已从几家老店发展成为百色知名的美食地标,在夜色中焕发新的活力。
文明街有名的几家老店是热门打卡点,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市民和游客排起长队,在节假日,这样烟火气满满的场景会一直持续到深夜。文明街是粉类爱好者的必打卡之地。百十米长的街道分布着许多粉店,卷筒粉、生榨粉、汤粉、干捞粉等,应有尽有。阿雄粉店是这条街的人气店铺之一,已经开了13年。早上和中午时段是最忙的,烫粉的阿姨早已练成“无影手”,取粉、烫粉、捞粉一气呵成,弹润薄软的粉舀汤、凉拌都可口。“阿雄粉店很有名,很多人推荐,这干捞粉真好吃!”一位刚吃完粉的年轻食客满意地说。
而在不少老百色人的心中,卷筒粉是永远的“白月光”。三和卷筒粉店十分繁忙,做卷筒粉的阿姨舀起一勺米浆,动作麻利地泼洒在直冒蒸气的纱布上,不一会儿,一张白嫩细滑的粉皮就成型了。她熟练地根据顾客要求,放上肉末、叉烧、豆芽等配料,再将粉皮一推一卷,一份卷筒粉就做好了。
文明街中段,装修得古色古香的梁氏炖品店里,热汤正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老板施日钱介绍:“我们店主打甜吞、甜饭和炖汤,都很受欢迎。”这家近45年的老店见证了文明街的变迁,如今已由新一代传人接手。“我会继续传承发扬这些传统美食,让更多人品尝到老百色的味道。”施日钱从母亲手里接过店铺,如今已在龙景片区开设了分店。
夜市经济,点燃城市活力
文旅百业,文化为基。近年来,百色市制定了加快发展夜间经济实施方案,以打造“活力红城,夜间百色”为目标,充分挖掘夜间消费潜力。当前,夜间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点亮百色的夜晚,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刺激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热闹的夜宵摊。黄艳萍 摄
夜市里的鲜花很受欢迎。黄艳萍 摄
放眼百色,夜市的烟火气正点亮着各县(市、区)的夜晚。“双甲之城”平果市的朝阳街夜市是当地夜经济的生动缩影,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更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当地通过“党建引领+文旅结合+市民怀旧”理念对朝阳街进行创意改造,成功打造了这条集红色文化、民俗展示、美食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街区;“芒果之乡”田东县在芒果文化活动月期间,在草坪公园集市为广大市民游客举办了一个集音乐、美食、体育于一体的盛夏嘉年华,这里的美食市集汇聚了“田东八香”等地方特色美食与非遗技艺制作的美味,“集装箱+霓虹灯+草坪”的热门组合使其成为热门打卡地;靖西市锦绣古镇夜市将壮族提线木偶戏等非遗表演与地道酸嘢等美食完美融合,文化氛围浓厚;西林县的句町古寨美食街则凭借沙糖桔、麻鸭等“九香”特产和独特的“虫香”小吃,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品尝;而作为中心城区的右江区,文明街、万景城等夜市则以热闹的街市和丰富的综合业态,持续焕发着活力。
平果朝阳街夜市。韦文宁 摄
百色的夜经济不止于吃喝购物,更融合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在人声鼎沸的夜市中,总有几个宁静的小摊,贩售各种精美的文创产品和手工艺品——壮锦饰品与手工绣球、麽乜挂件,它们在灯光下流光溢彩,吃饱喝足、逛街消食的游人都忍不住驻足欣赏。百色通过将非遗、戏曲和民俗节庆融入夜市经济,探索出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创新发展路径。它让传统文化摆脱了冰冷的展柜,在烟火气中焕发出青春活力,也为游客提供了更深度的旅游体验。如今在百色,每当夜幕降临,灯火通明处,已然成为一方水土文化的最好展示区。
西林句町古寨美食街的夜市。黄燕群 摄
2023年6月,我市印发了《百色市进一步促进充分就业增强市场活力的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发展夜间经济、“后备箱经济”、小摊小店等特色经营。先后在新翔云路、龙腾路、万景城、城东路、城北一路、江滨一路等设置104个安置点,约1320个摊位,形成了旧城区、龙景片区、迎龙片区等地摊经济带,多措并举加强对安置点的规范管理,促进人间烟火气与城市文明并肩同行。
从文明街的传统小吃到万景城的风味“矩阵”,从饮食阵地到文化“窗口”,百色的夜经济正以多元形态绽放光芒,灯火通明的夜市,不仅点燃了城市的烟火气,更照亮了百色文旅融合与经济发展的新征程。
(百色融媒 记者 欧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