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昂Pro全境实力派#光阴荏苒,时光如梭。转眼又是一个周末。
正赶上大哥从外地回来休假,闲着无聊,便相约找个地方去爬山。
每逢旅游淡季,总会有许多景区推出免门票的活动。走林长高速,多次路过通天峡,却一直都没有进去过。听说山西通天峡最近也免门票,于是便选这里作为今天的目的地。
通天峡位于林长高速(林州—长治)虹梯关服务区南侧不远处,出虹霓峡收费站,往西南过梯后村即到。附近有著名的虹梯关古道和崖边古村落虹霓村。
早上安阳西上高速,不大功夫就来到了通天峡的游客中心。
连续几天的阴霾天,还好在周末赶上了个晴好天气。初冬大山里的早晨,寒气逼人,拿登山杖的手直想往衣服兜里塞。
太阳初升,一片金光打亮了游客中心背后大山的山脊。游客中心正门头上“通天峡”三个金字,正好与山顶的阳光成一个颜色,形成呼应。
广场左侧,立着一尊明嘉靖十七年内阁首辅夏言的石像。原来夏言曾于明嘉靖七年奉旨到这里题写过《虹梯关铭》等碑记。
目前,这个《虹梯关铭》巨碑还在东边不远处的碑滩村旁耸立。
虹梯关铭碑
拿身份证到游客中心登记后,直接刷身份证就可以进入景区。
进去不远,首先来到的是通天湖。
只见一湖碧水,深绿如一颗晶莹剔透的宝石,镶嵌在峡谷之中。
湖水澄澈,波澜不惊,静如处子,在静静地等待着心上人来拔弄出她心中的涟漪。
湖的对面,有一个小岛,起名猕猴寨。通过湖中心的木桥可以到达。
湖光山色,山水相映,今天在这里被惊艳和具像化了。
过木桥后不上猕猴寨,我们沿湖对面的小道前行,过第二座木桥,抬头观山,可见对面山峰上有一孤峰,景区起名叫“石猴观日”。
往前,峡谷渐渐变窄。
途中遇到一群不知名的水鸟,自由自在,在水中嬉戏正欢。
前面,一道瀑布低垂,却颇壮观。
只是旁边立的景牌,却破坏了风景!
让我们低下身段,换个角度,再看这一瀑布,是不是有了完全不同的风景?!
拾阶而上,峡谷变宽,流瀑如云,水车轻转,危崖高耸,满眼美丽,激荡心情。
移步换景,飞瀑高悬,山高水长,怪石嶙峋,
水帘有洞,洞外景新。
登高溯源,更上一层,
谷中有谷,峡中是峡,涛声如雷,气象万千,耳目一新,留恋不舍。
再往前,便是神龟湖。
大自然总是那么神奇,该名来自湖中心的一块巨石,酷似一只大龟,特别是龟的头部。
既然是神龟,自然少不了神话传说。这只神龟传说是东寺头妙轮寺的守门龟,白头化作石龟守着寺门,夜晚便以神力穿石而行,经常来这里玩耍,天亮前返回。一天由于夜里贪玩,忘了时辰,鸡叫天明时神功丧失,无法回返,只好永远留在了这里。
前面,峡谷变得逼仄起来,这里也号称是“一线天”。
只不过这里的“线”宽了些。
过了一线天,前面有一大坝,里面就是千尺涧。
那里是通天峡的游船码头,乘船可以在峡谷中畅游,领略高峡平湖的旖旎风光。
千尺涧旁边有全长460米的通天洞可达逍遥谷。
通天洞出口前面,
有一处摊群点,可以吃饭补给。
往左沿滑道旁边的台阶上山,可达仙人峰,那里是通天峡的至高点,可以俯瞰整个峡谷风光。
经过上山入口处较陡峭的铁梯,便进入曲折回旋的山间小道。
可以看出,这条山道当初可是经过精心铺修的,规整的石头台阶,
或者平缓的绕山步道,当年已经算是“大路”了。
山梁上一座石头小庙,
背山面谷,修建在小路旁边,
两块民国时期所立的石碑,证明在那时这条路还很重要。
眼看着对面的山峰已经到了脚底,
头顶的山却依然看不到顶。好不容易看着离山顶很近了,转来绕去,脚下的路却始终没有尽头。
中午12:40,我们终于来到了山顶仙人峰的凌空阁所在。
沿着山脊往东,我们总算是看到了位于山脊的四面悬空的360度观景平台——天露台。
向北眺望,沟壑对面的半山腰和山顶上,各有一条盘山公路,半山腰那条正是曾经的虹梯关挂壁公路。可惜目前已经处于永久封闭状态,因为在原虹梯关挂壁的下方,又新开凿出一条隧洞。
站在仙人峰向通天峡俯看,只见整个大山被切割成多块独立的山峰。令人称奇的是,这些山峰的切割面多呈圆弧形。
刚刚在谷底还需要仰看的直插云天的峭壁山峰,此刻都已被我们踩在脚下,变得矮小。
站在天露台的玻璃观景台上举止四望,只见群山巍峨连绵,沟壑纵横幽深, 此情此景,如果不是亲身亲临,真的很难用语言描绘形容。
天露台往东往下,还有一处更向前突伸的山崖,那里也被辟为观景台,可以更多视野,更大角度观赏峡谷风光。
人们常常爱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其实,一般来说,下山还是要比上山轻松许多的。
下午的逍遥谷底,深邃清幽,两侧绝壁高耸,曲折回还,犹如世外桃园,好像与世隔绝一般。
总的说来,通天峡的山水风光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前半程的水路景观。加之今年秋季雨水较多,水量充沛,感觉真是不虚此行。
正如明嘉靖八年的虹梯关铭中所记:“石崖攀天,仄蹬千廽,仰瞻失明,俯临蔽霾,铁壁勾连,谽谺中开。观者骇魄,行子心摧。”通天峡与虹梯关咫尺相邻,同属一山,夏老先生笔下的虹梯关,也正是通天峡的真实写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