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承载秦文化核心记忆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临潼区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再添重磅成果。2025年,该区聚焦《兵马俑奇妙夜》《帝国密码》等重点XR文旅项目,累计投入超2亿元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与场景打造,目前相关项目年营收已突破1000万元大关。这一“高投入、稳产出”的发展实绩,不仅成功构建起“文化IP+数字技术”的商业闭环,更为XR技术在文旅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与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临潼范例”。
临潼区的文旅产业升级,始终绕不开“兵马俑”这一世界级文化IP。但如何让静止的文物“活起来”,让千年的历史“可触摸”,成为当地文旅发展亟待破解的课题。“过去游客到临潼,多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看完兵马俑、华清池便匆匆离去,文化体验的深度和停留时间都有待提升。”临潼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基于这样的行业痛点,该区自2023年起便将XR(扩展现实)技术作为文旅升级的核心突破口,计划通过数字技术与历史文化的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文旅新场景。
此次实现营收突破的《兵马俑奇妙夜》与《帝国密码》两大项目,正是这一发展战略的核心载体。据项目运营方介绍,两个项目分别聚焦不同的体验维度:《兵马俑奇妙夜》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空间载体,运用XR技术构建“白日观俑、夜晚入梦”的全时段体验模式——游客佩戴定制设备后,可在夜色中的俑坑旁“邂逅”两千年前的秦军将士,见证兵马俑烧制、布阵的历史场景,甚至参与一场虚拟的“秦俑守护战”,实现“与历史对话”的沉浸式体验;而《帝国密码》则以秦代军事、科技、文化为核心内容,通过XR互动剧场的形式,让游客在解谜过程中了解秦代的度量衡制度、青铜铸造工艺等知识,将文化传播融入趣味体验之中。
高达2亿元的总投资,并非盲目投入。记者了解到,资金主要用于三大方向:一是核心技术研发,包括与国内顶尖XR企业合作开发适用于文物场景的光影技术、动作捕捉系统,确保虚拟场景与实体文物的视觉融合度达到95%以上;二是体验空间改造,在不破坏文物保护现状的前提下,对兵马俑景区周边附属空间进行专业化升级,打造符合XR体验要求的沉浸式剧场、互动走廊等设施;三是人才团队建设,组建由历史学者、文旅策划师、数字技术工程师构成的复合型团队,确保内容创作的历史准确性与技术应用的流畅性。
高投入带来了高回报。自2024年下半年项目陆续投入运营以来,迅速成为文旅市场的“网红打卡点”。数据显示,2025年全年,两大XR项目累计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其中30岁以下年轻游客占比达62%,较传统兵马俑游览群体平均年龄下降15岁。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延长至4.5小时,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营收增长20%。截至2025年11月,项目已实现营收1200万元,预计全年营收将突破1500万元,投资回报周期有望控制在15年以内,远超文旅项目平均回报水平。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成功构建的“文化IP挖掘—数字技术赋能—沉浸式体验打造—消费转化—IP增值”商业闭环,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临潼的实践证明,文化IP是核心竞争力,数字技术是重要工具,二者的深度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要实现‘内容共生’。”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点评指出,临潼XR文旅项目的成功,关键在于其始终以秦文化为核心,用XR技术解决了传统文旅“看得懂、带不走、记不牢”的问题,让文化体验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历史文化景区,更可为红色旅游、民俗旅游等各类文旅场景提供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