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全球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被重新测定,8848.86米,这一高度被我国和尼泊尔两国重新共同宣布。
作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成为世界各国攀登爱好者争相尝试和征服的山脉,只不过受地域影响,珠穆朗玛峰连年寒冷,整座山都被白雪所覆盖,攀登难度极大,至今征服过珠穆朗玛峰的攀登团队也寥寥无几。
而令人十分惊喜的是,直到今天,珠穆朗玛峰还在以微弱的增长幅度继续攀升,作为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地的高山,在历史上,关于珠穆朗玛峰的划定有个很多讨论和争执。
早在1960年尼泊尔当局政府就非常强硬的表示,珠穆朗玛峰必须全权交给他们所管理,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大战一触即发,关键时刻毛主席提出了一个点子。
那么毛主席是怎么说的,这里面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珠穆朗玛峰的发现
珠穆朗玛峰的神秘面纱,直到现在都没有被完全揭开。
中国的藏族人民在这里生活了世世代代,对于这座雪山,在他们心中是圣洁是神圣的所在,他们对这里更多的是敬畏之心,是世代相传的圣地,在藏族的历史上对于这片雪山的记载也寥寥无几。
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珠穆朗玛峰的时间是清朝时期,1717年,那时还是康熙统治下的清朝,为了加强对边境地区,尤其是对西藏的管辖,康熙安排两个喇嘛到彼时的西藏地区进行地形勘测和人口统计。
这两个人一路走一路标记,虽然绘制的地图准确性和现在没法比较,但在史书上也是第一次出现了珠峰的前身字眼——朱母朗马阿林,两个喇嘛这份精心绘制的珠峰地图后来被收入《皇舆全览图》,也成为世界历史上最早记载珠穆朗玛峰的典籍。
那个时代,清朝统治管辖的领土和现在又有所不同,所以两名喇嘛对于珠峰的考察工作并没有受到当地原住民的太多干扰。
受限于环境、位置等多种因素,远在京城的皇帝们顾不上这个地处边境的苦寒之地,所以有关珠峰的记载一直延迟了一个多世纪之久,再度来科考的团队来自英国。
在《皇舆全览图》的指引下,英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开启了对珠峰的一系列基础数据测量工作,这也是第一次珠峰有了较为完整的基础数据,当时英国人为珠峰起名为埃佛勒斯,直到现在这一名称仍在沿用。
随着英国人公布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和具体数据后,在二十世纪之后,随着工业时代的步入,一批又一批爱好登山的攀登者前往我国西部边境,想看一看这座充满着神秘色彩的雪山,他们更想征服这座高峰。
1921年,英国登山团队率先向珠峰发起来攀登挑战,但是这次挑战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长期的飞雪和不可预测的恶劣天气让这次攀登遇到了极为大的阻力,出于安全考虑,英国登山团队只能选择了打道回府。
1953年,来自新西兰的两位攀登者从尼泊尔境内出发,向珠峰发起来人类的又一次挑战,这次他们成功攀爬到了8840米的高度,距离登顶只差短短8米的距离,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是他们的做法和精神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各国登山运动的爱好者深受鼓舞、跃跃欲试,他们都想成为第一个登顶珠峰的人,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珠峰的名极一时也让我国和尼泊尔之间产生了矛盾。
中国和尼泊尔的谈判
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归属问题要追溯到1911年,彼时的清政府懦弱无能,英国人借着多次战役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便利,在这年的西姆拉会议上强行划定了“麦克马洪线”。
尽管这一界线并没有得到全部国家的公认,但英国企图分裂中国西藏的这一做法却在多年后让珠穆朗玛峰的归属问题变得更加麻烦。
1949年新中国在成立之后,此后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尼泊尔不断向我国政府送到关于珠穆朗玛峰归属权的信件。
给出的理由很简单,按照当时英国人的划分,珠穆朗玛峰理应归尼泊尔所有。
这个问题很快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为了确保珠峰归属问题的妥善解决,周总理立即组织了专家对以前的种种文献进行了学习和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都是珠穆朗玛峰从清朝开始就被标注在中国境内,不能因为英国人的一次会议就把珠峰划给了尼泊尔。
话是这么说,但是当时和尼泊尔人谈历史讲道理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尤其新中国刚刚建国不久,要稳妥合理的处理珠穆朗玛峰事件才不会引起新的国际争端。
于是在毛主席的授意下,我国打算采用和谈方式同尼泊尔当局妥善解决分歧。
1960年3月,尼泊尔首相乘坐专机来到北京,他这次北京之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和毛主席商议珠峰的归属问题。
在简单的寒暄过后,柯伊拉腊率先打破了僵局:“毛主席,我这次来就是来商讨珠峰的事情的,按照1919年英国人的规定,珠峰理应属于我们尼泊尔,您不会不承认这次会议和英国人对珠峰测绘的真实性吧。”
对方这番话既很强势又很充满诱惑性,现场的气氛一下十分紧张,众人都看向毛主席等着他的回应。
毛主席示意对方先喝茶,然后不急不慢说道:“阁下这话有些不近人情,毕竟珠峰还是在两国交界处,都归贵国所有那岂不是我们的领土也受到了损失。”
看着柯伊拉腊低头不语,毛主席又说:“我有个想法,就让这座山成为连接中尼两国的桥梁怎么样,北坡归中国,南坡归尼泊尔,我们两国共同去守护这座神山,你觉得怎么样。”
柯伊拉腊也对毛主席的这个观点很感兴趣。
商讨归属事宜遇到的困难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柯伊拉腊一直在和毛主席商量两国共有珠峰的事宜,就在一起快要谈判完成之时,印尼从中横插一杆,他们扬言:“如果尼泊尔同意和中国共享珠峰,那么会影响印尼和尼泊尔的关系,造成的后果尼泊尔要负主要责任。”
面对印尼的咄咄逼人,我们对尼泊尔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周总理更是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不会强加要求在尼泊尔人民身上,希望能达成两国友好共处的结果。”
在经历了一个月的磋商和谈判后,中尼双方达成了初步协定,我国这次妥善解决国际争端的做法也赢得了世界很多国家的认可肯定,一场潜在的边界矛盾同时被轻松化解。
其实在这背后别人不知道的是,我国登山科考队的成功登顶也为这次谈判提供了足够的底气和信心。
1959年,贺老总接到了毛主席的一通电话,要他组建一个登山团队登顶珠峰,那时国家刚走上发展的道路,哪会有什么专业的登山团队。
贺老总从解放军中抽取了几名登山爱好者,对他们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登山培训,这支东拼西凑组建起来的中国登山队第一个任务就是攀登珠穆朗玛峰。
从毛主席等人的出发角度登顶珠峰宜早不宜迟,但是这毕竟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极限运动,中国登山队也没有攀登经验,第一次就爬这么高的山危险系数太大了,苏联专家和很多专业登山运动员都不太看好这次行动。
尤其在1960年初印度登山队同样筹备攀登事宜,这让贺老总的压力倍增,3月底王富洲、刘连满等人组成的先遣队也踏上了攀登珠峰的征程。
这次攀爬过程遇到的阻力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4月初团队到达了8300米处的垂直冰壁,在超过零下30度的严寒天气中,刘连满给队员承担着1个多小时的人梯,这才突破了这最后一道难关。
1960年5月25日凌晨将五星红旗插在了珠穆朗玛峰之巅,这一次攀登更是创造了有史以来首次3人攀登成功的案例。
诚然这次登顶珠峰为我们的谈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毛主席将一张拍自珠峰顶的照片送给尼泊尔大使,也证明了我们攀登珠峰的勇气和能力。
后来在签订完《中尼边境条约》后,尼泊尔代表团也回赠给了我们一块来自珠峰南部的岩石,上面镌刻着“永恒的友谊”。
结语:
毛主席当时提出的解决方案直到现今仍作为中尼两国友好相处的基本条约之一。
2019年纪念中尼建交的庆祝活动中,一名当时亲历谈判过程的尼泊尔老谈判家再度讲述了这段往事,对毛主席展现的人生哲理和智慧赞不绝口,毛主席的这一举动也代表着我们国家一直以来爱好和平、尊重和平的初衷和理念。
史料来源:[1]徐永清:敬礼,珠穆朗玛峰[J].中国测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