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印象里的“江南”通常是指长江以南的苏杭一带,但有一座城市虽地处长江以北,却被人称为“江南”数百年之久,那就是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处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尽管地理上属于江北地区,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巧的园林艺术,独特的江南生活方式,都散发着江南的韵味,扬州在历史上因运河而兴盛,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之都,文人学士络绎不绝,留下“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千古名句,这种文化上的认同超越了地理界限,扬州在人们心中成了江北的“江南”名城。
扬州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处于江苏省中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黄金水道在此交汇,扬州作为长江经济带的关键节点城市,既是南京都市圈的成员,也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一部分,扬州的辖区土地面积为6591平方公里,下辖3个区,即邗江区,广陵区,江都区,下辖1个县,即宝应县,代管2个县级市,即高邮市,仪征市,扬州与长江南岸的镇江隔江相望,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扬州在历史上就是连接江南与江北的枢纽,扬州从地理学上讲确实在长江以北,但从文化上讲,扬州的园林建筑,饮食文化,艺术风格都与江南地区非常相似,这也是扬州被称为“江南”的原因。
扬州经济发展稳步增长,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423.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2025年前三季度,扬州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92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扬州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体系,围绕“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等产业规模均超千亿元,近年来,扬州新兴产业快速成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50%,成为扬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扬州服务业增长态势良好,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其他产业,消费市场平稳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
扬州交通体系愈发完善,目前已经构建起“江河湖海互通,公铁水空联运”的立体交通格局,在公路层面上,扬州高速公路总计321.5公里,正在抓紧打造“四纵四横”高速公路网,市域一级公路基本形成闭环,铁路建设方面,连淮扬镇铁路已然正式开通运营,扬州所辖6个县(市,区)全部通达高铁,北沿江高铁扬州段全在全省率先开展工程建设,宁扬城际铁路扬州段已经步入全线施工阶段,水运部分,扬州极力形成高等级航道网,不断增加港口能级,202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形成历史新高,航空运输范畴,扬泰国际机场已经开设境内,境外航线40多条,二期扩建工程顺势展开,奔向打造长三角旅游门户机场方向发展。
扬州高等教育水平也不低,扬州城市的科教环境重视发展,有很多高等院校,扬州大学就是知名的江苏省内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扬州大学的前身起源于1902年由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是一家带悠久的历史与名气的百年老校。城市有较多的教育资源,据《2025年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白皮书》显示,扬州市有8所普通高等院校,169所普通中学,173所普通小学,构成了人才的储备量,扬州的科教环境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力,招商引资与项目建构,以人才、政策、金融为重要辅助,科技创新的生态营造,为城市产业崛起赋予了智力的支持。
扬州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500多年建城史,瘦西湖是扬州最出名的景点,作为中国湖上园林的杰出代表,瘦西湖里名园胜迹遍布于窈窕曲折的一湖两岸,像极了次第铺展的国画长卷,扬州园林个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以四季为题的假山艺术很有特色,何园被称为中国晚清第一名园,其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很出名,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扬州新的文化地标,自开放以来就吸引了超百万人次的参观,是展现运河文化的重要窗口,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大明寺,扬州古运河等也是扬州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加上三湾生态修复工程等现代景观,共同构成了扬州独特的城市风景。
扬州这座城市,素有“长江以北的江南”美誉,地理位置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新时代的扬州,既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的古典韵味,又积极拥抱现代产业和科技创新,扬州的发展历程说明文化认同可以超越地理界限,也显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如何互相促进,扬州这样的城市,我们自然会想,未来的扬州,怎样进一步协调文化遗产保护和现代化发展,它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又会扮演什么角色,欢迎读者分享你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和看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