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绿道为骑行提供了广阔的运动空间。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改造后的糍粑店街2号院。
11月18日,第五届公园城市论坛将在成都举行。如何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如何全面打造“公园城市、安逸家园”?如何让城市发展既有“颜值”又有“内涵”?如何让城市更具活力和幸福感?
在公园城市首提地和示范区,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生态优先
截至10月28日
2025年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
优良天数251天
同比增加15天
主要大气污染物中
PM2.5浓度同比下降6.7%
PM10浓度同比下降6.4%
成都各类公园数量超1500个
天府绿道建设总里程突破9000公里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在成都,一群“追山人”组建了一个社群——“在成都遥望雪山”。社群从最初不到30人,发展至今已近5000人,连续多年发布《在成都遥望雪山数据报告》,将“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诗情画意写进当下的蓉城生活。
截至10月15日,2025年成都观山天数已达到70天,超过2024年全年62天的纪录,刷新同期历史最高纪录。
观的是“山”,也是更蓝的天、更清的水、更清新的空气和更惬意的生活。
据统计,今年1月1日至10月28日,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1天,同比增加15天。主要大气污染物中,PM2.5、PM10浓度同比分别下降6.7%、6.4%。
目前,成都各类公园数量超1500个,市民实现公园“20分钟可达”,天府绿道建设总里程突破9000公里,串联起绿地、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多级生态体系。
“观山”,是独属于成都的生活方式,也是带动消费提能升级的全新路径。
今年国庆黄金周,成都接待游客2862.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93.5亿元。“‘观山游’成为新亮点,越来越多的游客专门为看雪山而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成都推出了“我在成都看雪山”首批推荐观景点位10个,并持续发布雪山观景指数。
富森美作为成都本地的家居商场,过去的项目都选择建在楼盘聚集处,而最新的天府新项目,特意选址绿野湾区公园。“市民可以逛公园顺便购物,而不是过去‘为了购物而购物’。”富森美副总经理吴宝龙说,这更接近沉浸式购物模式。
公园催生出新消费场景,商业逻辑也被重新定义。持续厚植公园城市生态本底,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成都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幸福生活
2024年
成都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70个
片区更新项目44个
老旧院落改造项目630个
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示范城市
2025年
成都探索开展“小—初—高”
12年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
首批参与试点的学校共8所
烟火里的幸福成都
草坪郁郁葱葱、三角梅花团锦簇、各色蔬菜长势喜人……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华阳街道安公社区的菜蔬新居小区楼顶,一场老旧小区换新颜的实践正在进行。
6年前,这里违建泛滥、垃圾成堆、绿化不足,如今,变成了1100平方米的低碳花园,餐厨垃圾就地变花肥,低碳出行率达82%。
以“公园城市”入题,成都在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中打开幸福生活。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70个、片区更新项目44个、老旧院落改造项目630个,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示范城市。
幸福,不仅是城市发展蓝图上的注脚,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可感可知的体验。
在武侯大道(三环路至武兴二路)南侧区域路口,经武侯大道出城的车流需要频繁在此处掉头,车辆拥堵严重,“多车位串联掉头”解决了“掉头难”的问题。
今年起,成都探索开展“小—初—高”12年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首批参与试点的学校共8所,参与的学生可从小学一年级或初中一年级起直接就读到高三。
2024年,成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7%和6.5%,城镇新增就业29.8万人,连续16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精细治理优化市民感受,创新改革提升民生温度,“以人为本”激活最具“烟火气”的幸福感。
创新实践
今年3月成都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成立
已推动5000余家企业实现产融对接
280项新技术新产品首验证、首应用
“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
从1.0版升级为2.0版
“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
全面铺开
“3个国家级+22个省级+N个市级”体系
加速构建
奋进中的创新之城
“场景”,是企业创新路上的共性需求,也是城市革新路上的共同考验。
为“新物种”提供“试验场”,加快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落地应用。今年3月,成都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成立。目前,已滚动式清单化发布场景需求1132个、场景能力770个,推动5000余家企业实现产融对接、280项新技术新产品首验证、首应用。
“场景”之外,聚焦企业需求,一项项创新实践在成都落地——
“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从1.0版升级为2.0版;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成都市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已投运一年;“免申即享”政策实现“无需提交材料,不用跑腿申请,资金直接到账”……
服务企业的效力,最终显现在产业培育上。“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全面铺开,“3个国家级+22个省级+N个市级”的产业园区体系在成都加速构建。同时,聚焦细分赛道和前沿领域,规划建设45个专业化、特色化“园中园”。
“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不是将自然搬进城市,而是让城市在自然中生长。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激荡出城市发展蓬勃活力。(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喆 受访单位供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