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梁晓蔚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11月16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2025年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财政厅惠民演出在潼关古城景区落幕。此次活动演出单位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支持单位是华旅潼关公司等4家单位。两天三场的演绎,让游客和群众感受到了秦腔的独特魅力。
“把最经典的戏曲唱给群众听”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前身是1938年在延安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院坚持为人民多演戏、演好戏,把最经典的戏曲唱给群众听。”丑角演员邓卫锋在开场白中说,“此次惠民演出由我院二团承担,梅花奖演员携众多实力派演员领衔出演,演职人员协同发力。舞台上,秦腔、眉户、碗碗腔等剧种轮番亮相,‘生旦净丑’各展风采,力求以丰富的艺术形式,让不同喜好的戏迷都能尽享戏曲魅力。”
演出现场
此次演出剧目均为经典名段,从慷慨激昂的《红灯记》到婉转细腻的《红色娘子军》,从忠君爱国的《苏武牧羊》到廉洁奉公的《太尉杨震》,从传统剧目《金沙滩》到现代剧种《洪湖赤卫队》,每个唱段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二团副团长李军梅表示:“演出前,剧团精心挑选剧目,希望将秦腔艺术的精华毫无保留地呈现给观众,并原汁原味地唱给群众听。”
“演员们全身心的投入感动了我”
惠民演出的成功,离不开演员们的全身心投入。在后台,记者看到尽管演出条件有限,但演员们依然认真化妆、精心准备道具,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做到完美。在《周仁回府》的演出中,饰演周仁的演员将角色的忠义、无奈与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唱段更是饱含深情,仿佛他就是剧中人物。
一位姓杨的年轻观众感慨地说:“演员们全身心的投入感动了我,他们在台上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让我感受到他们对秦腔的执着。还有戏曲里的唱词和故事,让我收获满满,元气满满。”正是演员们对古老秦腔的坚守,才让大秦之声焕发出勃勃生机,感染着现场每一位观众,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喜欢秦腔、热爱秦腔。
“潼关古城景区看戏就是美”
此次秦腔惠民演出选择在潼关古城景区举行,独特的演出场地为观众带来了别样的观赏体验。古城的亭台楼阁、青砖灰瓦与秦腔的千年古韵相得益彰,仿佛将观众带回了那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年代。
坐在古色古香的环境中,听着熟悉的秦腔旋律,感受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完美融合。外地游客吴先生兴奋地说:“华山下、黄河边,名关、名家、名段,潼关古城景区看戏就是美,在这里,既能欣赏千年潼关的沧桑与雄浑,又能聆听传统秦腔的朴实与激昂,这种体验太有味道了。”
“举办秦腔惠民演出不仅缓解了游客的旅途疲劳,也为景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下一步,景区将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更多人在欣赏雄关的同时,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潼关古城景区本次活动相关负责人程前方说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