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伊犁河
十几年前,我只身踏上求学之路,去往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但,却是在脑海里出现了不知多少次,无论是它的人文历史、文化底蕴,还是在这里戍守边疆的锡伯族达斡尔族等军民,无不让我魂牵梦绕的回到当时那个大迁徙的途中,长年累月、长途跋涉,只为守护祖国那一寸伤痕累累的土地。
从高山、草原,再到沙漠、湖泊,都有他们的脚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西域。虽然后来被老毛子和那个最爱践踏他国领土的英帝国的贼痞子染指过,但是,始终都还是在我们的国家手里。事实证明,铁蹄征服不了泱泱华夏。
还记得这片土地上的奔流不息的生命的纽带--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是为山顶常年积雪的融水形成的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自上而下的流向下游的终点--巴尔喀什湖,多么美丽的湖泊呀,水草丰盛,牛羊成群是这里典型的美景。想当年,成吉思汗的千军万马灭掉了西辽帝国后,曾经在这里休养生息、整顿军务,漫山遍野的丰盛的水草,把这里的牛羊喂养的肥头大耳,养膘、正肥,以至于所有军民吃饱喝足、整装待发,直到最后,大将速不台、哲别率领大军一路西征,穿越了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一直到爱琴海,灭掉了奥斯曼帝国、大食等,一直向西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实际上是为了追杀一个叫做曾经杀掉它的五百人商队的花剌子模的国王,占领撒马尔罕都城,其太子扎阑丁的逃亡印度河流域,又转头挥军开拔印度河流域,杀之。
据此,西域的大片疆土又是在我们华夏子孙手里,虽然到了清朝末年,屡遭蛮夷践踏、屠戮、吞噬国土,但是,始终都是我们华夏领土,直到左公率领大军收复伊犁,驱赶俄国毛子,屠戮阿古柏军队,将这里恢复建制,整顿军民,屯垦戍边。直到今日,我们有机会幸福的生活在这里,欣赏着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美景。
想当年,我与同学在这里求学,用脚步丈量了这片土地。让我不禁想起了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利用假期时间,游遍湖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亲身体验过的,才可谓是最真实的感受,走遍伊宁县、巴彦岱、麻扎、清水河、达达木图、潘津、察布查尔等等县乡村,走过大大小小的河流。
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水稻地、核桃园、苞谷地等等,路过的麻扎数不清楚,从一开始的害怕,再到后来的无动于衷,不知道这是不是胆大,或许是麻木。从一脚陷进水稻地的梗子里,被水浸泡的像是沼泽地,差点拔不出脚来,只好趴在地上出来,在旁边的伊犁河的浅滩洗了个澡。顶着烈日炎炎,扛着设备,背着包,拿着笔,记录这一路上遇到的有意思的人和事,最有印象的是遇到的一家果园里的几条大黑狗,一个叫起来,另一个两个也都跟着叫起来,我和同学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生怕它们一股脑儿地扑上来,我们以不动应万变,手里有设备,必要时,可以当做武器,驱赶之。双方大概僵持了半个多小时,我们慢慢地挪步后退,退出那个属于它们的领地,这群狗子似乎是看懂了一样,看我们后撤了出去,也就没有再跟上来狂吠不停。于是,我们做好标记后,便不再逗留于此。
时光荏苒,流水似箭。我们在这里的四年时光里,无论是校园,还是在周边的美景。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总有那么一根线在冥冥之中牵引着我,引向那个曾经奋斗过、努力过、也曾深爱过的地方。不知从何谈起,也就随着思绪乱飞的节奏,记录了这简单的两件事。
俗话说,没有大家,哪儿来的小家,我只希望,我们都不要忘记,祖国的疆域远不止这些,总有一天,这里都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小时候经唱传唱的《七子之歌》还有谁能够记得?我们生活在这个被数千万将士守护着的温暖的怀抱里,还有什么资格说是自己造就的呢?生而为人,所谓革命分工不同,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从自身做起,传承和弘扬,仅此而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