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碾过最后一个陌生的弯道,熟悉的轮廓终于撞入眼帘。熄火,推门,一股气息,比记忆中更浓烈,更汹涌,扑面而来——是“家”的味道。不是具体的某种花香或饭香,它是尘埃在午后阳光里跳舞的形状,是泥土在暮秋微雨里深呼吸的芬芳,是无数晨昏在此积淀下的、独一无二的……安宁的脉动。
深深吸气。肺腑被这空气熨得妥帖,仿佛每一粒分子都认得我,争先恐后地拥抱长途跋涉的尘埃。这是一种奇特的“归属感”浓度测试仪——离开时不觉,归来时才知,此地的空气,有记忆的刻度,能瞬间抚平灵魂的褶皱。
抬头。天空,竟是如此奢侈的蓝。并非旅途中常见的、清冷疏离的风景画蓝,而是故乡特有的、带着温度的蓝。它蓝得坦荡,蓝得纯粹,毫无遮拦地泼洒下来,映得心湖也清澈见底。连天际线那几丝棉花糖似的云絮,都像是母亲灶台上袅袅的热气,带着柴火燃过的温柔暖意。
步履踩上这条走过千遍的石板路,却轻快得如同初次踏足。每一个角落都在低语:墙根下的青苔记录了幼时追逐的足迹,老梧桐张开的枝桠庇护过多少雨季的等候,邻家虚掩的门缝里飘出的家常细语……这些琐碎的声音、气味、光影,构成一个强大的、无形的怀抱。疲惫、喧嚣、异乡的谨慎,都在这一刻,被这恒常不变的温柔气场彻底融化。
钢筋森林里的奔波追逐,高楼玻璃幕墙反射的刺眼冷光,拥挤人群中飘散的香水与尾气……所有需要踮起脚尖才够到的“远方”,此刻都显得遥远而模糊。脚下踩着的是根植千年的土地,头上顶着的是比任何颜料都更诚实的蓝天。不必再伪装坚强,不必再权衡得失。在这里,我就是溪流中的水滴,鸟群里的归雁,一棵树的枝叶终于落回了滋养它的厚土。
厨房的窗玻璃,模糊地映出母亲忙碌的身影。夕阳慷慨地涂抹屋瓦,炊烟描画着宁静的弧线。那是一种无需思考便能接收到的信号:归位了。灵魂深处一个沉甸甸的锚点,在久久的漂泊后,终于稳稳地落定,重新系牢在这方土地和天空之下。
世界很大,远方很远,但只有踏上这条熟悉的路,呼吸着这口带着“家味”的空气,仰望这片蓝得让人心慌的澄澈苍穹,我才真正明白——**身体倦了的地方不是终点,灵魂落泪时渴望的角落,才是归处。这方天地里的一呼一吸,皆是抚慰,皆是答案,皆是我此生的来路与归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