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的山,是一部大地镌刻的史诗。
乌蒙山、苗岭、大娄山、武陵山,四大山系如巨人的脊梁,撑起黔地苍穹,也孕育出西南深邃的山地文明。山从来不是隔绝的屏障,而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它不是沉默的土石,而是鲜活又精彩的生命剧场。
乌蒙磅礴,藏古彝之魂。浩荡山系横贯黔西,曾是彝族之祖地。山脊古驿道烙下蹄印的余温,岩壁间“撮泰吉”傩音悠悠。大山塑就彝人豪迈的宇宙观,将稻作的温润与牧猎的旷达融为一体。
苗岭锦绣,育百节之乡。这是苗侗儿女的立体长诗,梯田层叠如大地的琴键,节日是流转的光阴,歌声是永续的史书。雷公山深处,万物有灵;都柳江畔,大歌绕梁。纵横交错的山系,织就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大娄险峻,通巴蜀之韵。作为黔北地区的脊梁,隘口间盐道、商道、茶马古道等交织,见证了贵品出山的古老贸易,也尘封着遵义海龙屯的土司传奇。崖壁陡峭,挡不住文明的对话;云雾缭绕间,沉淀出多元的文化肌理。
武陵雄奇,蕴桃源之境。嶙峋片岩、深切峡谷间,灌装着《桃花源记》的童话梦境。土家、仡佬等多民族儿女在此栖居,傩堂戏演绎信仰,油茶稻作滋养幸福。梵净山如空中之城,孑遗物种与古老民俗,共守着时光的秘密。
四大山系,借河谷、古道、市集与信仰,织成独具特色的“山系网络”,构建起互补共生的文明体系。贵州的山地文明,既是垂直分域的,亦是流动整体的,璀璨夺目,惊艳世界。
行走在多彩贵州,恰似翻阅一部以山为纸、以人为笔的史书:梯田是生态智慧的具象,村寨是文化传承的容器,节日是时间哲学的展演……
山,赋予贵州性格,也塑造其灵魂。群山深处,文明始终灿烂。我们只需用心倾听——听乌蒙的回响,苗岭的歌声,娄山的蹄音,还有武陵山间,那缕桃源蜜语。
来源 《乡村地理》杂志
编辑 徐婕妤
二审 张芬
三审 赵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