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合肥在线】
初冬微寒,庐江县钟山铁矿的悬崖之上,一座现代酒店嵌于其间,与漫山景色构成一幅别样的风景画。游客蒋容融推开窗,迎面是清爽的秋风和层林尽染的景致。“真想不到,这儿以前是座废弃矿山!现在一家人能在这过周末,自驾庐南川藏线,特别惬意。”
数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山体裸露、废渣堆积、酸性废水横流,是当地一块难啃的“生态伤疤”。而如今,这座“伤疤”的蜕变,已成为全国性的典范。近日,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庐江县钟山铁矿生态修复案例入选全国第二批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从“生态伤疤”到全国典范,改变,源于一场系统性的“点石成金”。
“我们不是简单复绿,而是把生态修复与产业导入紧密结合,让废弃矿区‘活’起来、‘美’起来、‘旺’起来。”庐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修复科科长徐刚说,钟山铁矿通过“原位基质改良+直接植被”等技术重塑地貌,并引入社会资本采取EPCO模式,同步建设悬崖酒店、天空书屋、超级营地等业态,昔日的“生态洼地”实现了空间、生态与产业的“三重再造”,为当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不少游客反馈这里秋色开阔、业态齐全,特别适合家庭度假。”上海阿兰里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韩龙介绍,酒店周末经常满房。更可喜的是,当地村民也在新业态中找到了新岗位,农家乐、生态护林员、景区维护……
同样沿着庐南川藏线前行,矾山镇的变迁是另一个“点石成金”的故事。矾山镇因矾得名,采矿结束留下的却是无人愿意靠近的“生态伤疤”。“不要说长草,就连山上流下的水都是五颜六色的,一走到山脚下,空气中都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当地一名居民说。如今,这片曾经被遗忘的矿区通过系统治理,不仅生态得到根本性改善,更重新走入人们的生活,成为群众休闲游憩的新打卡地。千年矿山,真正实现了从“疮疤”到“风景”的生动蝶变。
庐江县钟山铁矿和矾山镇的“华丽转身”,是合肥市系统推进生态修复的一个生动缩影。
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2021年至2024年,合肥共完成废弃矿山修复项目165个,投入资金约8亿元,治理面积超2.22万亩。2025年全市计划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45个、投资超3亿元。“目前已完工43个,剩下2个正在实施,年底将实现市域内废弃矿山存量见底清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修复处处长戴东东说。
“在修复中,我们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对适宜的矿山,探索利用市场化的方式,盘活存量资源,变尘封的遗产为发展的资产。”戴东东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做好已修复矿山的后期管护,持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路径,深挖已修复矿山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将更多昔日的生态洼地转换成乡村振兴发展的靓丽名片。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宋士岚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