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一场以“溯城寻脉·走读常州”为主题的“读城”行动在常州市天宁区萃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正式启动,这场文化盛宴通过发布系统性的行动方案、推出“城市领读人”计划和六大主题巴士线路,再次展现了常州文化事业建设的勃勃生机。
溯城寻脉,文化实践延续地方薪火
“读城”行动为市民提供了系统解读城市文化的方法与路径,在常州,这样的实践并非个例。近年来,常州巧妙地将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让悠久的地方文脉在当代得以延续。
老地名保护成为探寻城市记忆的独特窗口。从9月到11月初,常州开展了“阅读老地名,解锁龙城记忆”系列讲座活动,20场讲座深入天宁区、钟楼区的基层社区,专家们以渊博的知识和生动的语言,精彩讲述“乌龙庵”、“白云溪”等老地名背后的故事,带领众人“触摸”常州的历史脉络,让珍贵的时代记忆“活”起来。
图片来源/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历史街区的修缮复兴是常州文化建设的又一亮点。位于常州老城厢核心位置的青果巷是常州市区自明清以来保存最为完好、最负盛名的古街巷,却因建筑老化、设施落后等问题一度陷入萧条。2012年,修缮保护工程启动,运营方遵循“修旧如旧”更新模式,活化利用保护建筑开设博物馆、纪念馆,打造了 “1+7+N”名士博物馆群落;引入常州梳篦、乱针绣等非遗项目;让周有光图书馆延续“古运河书场”传统,邀请常州评弹团演员在此演唱江南小调。如今青果巷摇身一变,已经成为“城市文旅休闲客厅”。
此外,常州的文化建设让老工业区也焕发新生。由原常州第五毛纺织厂改建的“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将原厂区办公楼活化为综合性文艺空间,机修车间变为多功能演艺厅,锅炉房成为设计师品牌集合买手店,充分展现出常州工业文化的独特魅力,改造后的街区平均每年吸引游客70多万人次。
全民参与,文化成果点亮城市生活
常州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文化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当前,常州正积极布局全民阅读网络。新北区已建成21家秋白书苑、300多个基层书屋,每年开展千场阅读活动,打造“15分钟阅读生活圈”。今年7月,第十届常州龙城书展在青果巷盛大开启,将明清古建筑群巧妙转化为沉浸式阅读空间。在青果屿见书房,“跟着书展读常州”主题展区凭借 “文有读城(文史典籍)+武有苏超(足球文化)” 的创意策划,生动诠释了城市“文武双全”的文化特质。
图片来源/常州日报
非遗技艺则为社区就业开辟了新路径。今年7月起,天宁区红梅街道竹林社区发起非遗宋锦赋能再就业公益项目,精准聚焦待业宝妈、失业人群、残疾人等重点群体。非遗宋锦讲师虞佳燕每周一上午到竹林社区授课,从宋锦“通经断纬”的核心技艺,到缠针、盘金等12种基础针法开展系统培训。目前,已有2人通过项目推荐,获得了非遗手工坊订单,真正实现 “指尖技艺” 变 “指尖经济”。一位残疾学员邱锦玉欣慰地感慨:“以前总觉得非遗离自己很远,没想到现在能靠这门手艺撑起生活并重新找到价值。”
如今,常州的文化惠民服务也在常态化推进。以常州天宁经开区为例,近年来,该地区通过对接全市文化协会、高校、医疗机构等,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为期100天的“释负燃卡e享天开”等系列活动,大大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近日,“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活动在天宁经开区东青社区举办,“我们村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大伙儿看得津津有味。
“无中生有”,文化事业拉动经济引擎
常州文化事业不仅繁荣了市民生活,更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文旅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十四五”以来,常州现有超3万家文旅市场主体,其中规上企业1093家,较2021年增加四成多,2024年规上企业总收入1593.3亿元。
文化新业态蓬勃发展,演出经济成为常州文旅消费的新增长点。“十四五”以来,常州累计举办营业性演出超6.6万场,包含凤凰传奇、时代少年团等极具人气的大型演唱会,仅2023年至2025年,大型演出就吸引170多万名乐迷,拉动超百亿元消费。其中,太湖湾音乐节让常州连续三年拿下全国音乐节票房第一。
赛事经济同样表现亮眼。“苏超”期间,常州先后推出“免景区门票”“56789分层优惠”等活动。常规赛期间,常州6个主场赛事吸引观赛人数超50万人次、带动客流200万人次以上,直接拉动消费超15亿元,常州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27%。
文博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常州大力推进“百馆之城”建设,文博场馆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将夜游、研学活动、沉浸互动与收费特展融合策划,全市年均举办千余场社会教育活动,2024年入馆参观人数超过700万人次。今年上半年,常州博物馆打造的“金色海昏”“滚滚来袭”等爆款特展收获好评连连,直接助推1—10月营收达1187.26万元,同比增长226.98%。
更值得关注的是,“常州跳出‘资源依赖型’文旅发展模式的老路子,走出一条‘无中生有’的市场创意型新路子。”常州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无中生有”的创意发展是常州文旅的鲜明特色,常州从未出土过恐龙化石,也并非“恐龙之乡”,却能在电影《侏罗纪公园》掀起全球“恐龙热”时抓住机会,成功打造中华恐龙园。2021年,中华恐龙园入选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成为全国7家之一、江苏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如今在常州,文化不再仅仅是书本中的历史记忆,更是涌动在城市血脉中的生机与活力。从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到音乐节的青春飞扬,从老地名的历史回响到社区非遗的鲜活传承,常州正以一场全方位的文化实践,书写着人文经济学的美好篇章。
文/吴铭菲
资料来源:常州发布 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光明日报 常州日报 常州文明网 人民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