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区位于成都市区东南部,东南与龙泉驿区相连,南与高新区毗邻,西与武侯区隔河相望,西北与青羊区接壤,北与青羊区、成华区相连,北界华星路边界与成华区隔河相望。锦江区得名锦江,可溯先秦。自蜀郡守李冰开创都江堰后,复凿清、流二江,引岷江之水双过成都城下。主要旅游资源有【三圣花乡旅游景区】【春熙路步行商业街】【成都太古里】【华兴街民国风情特色街】【合江亭】【大慈寺】等等。#四川#
历史沿革
锦江区域系原华阳县城区及其近郊。华阳县初名蜀县,建于唐贞观十七年(643)。乾元元年(758)更名为华阳县,属剑南道成都府。
前、后蜀时期,华阳属益州成都府。宋属成都府路成都府。元属成都路录事司,隶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明属四川布政使司成都府。清初属四川省成都府,嘉庆时属成都成绵龙茂道,光绪时改为川西道。
民国3年(1914),华阳县属西川道。民国17年(1928)裁西川道,建置成都市,隶属省府。民国18年(1929)废西川道,华阳县直属四川省辖;成都市下设东、南、西、北、外东共5个区,其东区、南区、外东区属现东城区境。1945年,成都、华阳两县近郊部分划入成都市后,成都市5个区改建为14个区。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1950年2月,人民解放军正式接管了各区公所。同年7月将14个区调整为8个区。1951年8月又调整为6个区,区公所改称区人民政府。1953年5月20日,第一区更名为东城区,第五区更名为望江区。1955年1月,两区分别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区长、副区长、区人民委员会委员、区人民法院院长,区人民政府改称区人民委员会,成为县一级地方政府。1955年10月,望江区撤销,并入东城区。
“文大”中,区人民委员会瘫痪。1968年成立东城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8月恢复东城区人民政府名称。1990年,撤销东城区,其主体部分改置锦江区。
行政区划
解放前,区公所下设保、甲。1950年人民解放军接管区公所后,废除了保甲制度,保留了公安派出所。自1951年5月起,第一区政府在23个公安派出所派驻民政干事,受区长直接领导,在辖区内专司民政工作。
1953年,东城区建置,在调整、合并公安派出所的基础上,设置了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16个,分别是:东桂街、汪家拐街、状元街、东辕门、西御街、江南馆街、东糠市街、东丁字街、贵州馆街、天涯石北街、书院西街、梓橦桥街、总府街、南暑袜街、王家坝街、搅扒街。同时,望江区也在调整合并公安派出所基础上,组建街道办事处11个,分别是;小天竺街、同兴街、浆洗街、龙江路、培根路、伴仙街、莲花池街、水井街、迎曦街、椒子街、牛市口。
1955年11月,望江区并入东城区后,共有街道办事处27个。1958年1月,增设八里庄、猛追湾、沙河堡3个街道办事处。当月将汪家拐街、西御街、浆洗街3个街道办事处划入西城区。同年7月,调整街道辖区,撤销同兴街、迎曦街、状元街、梓橦桥街、江南馆街、书院西街、水井街等7个办事处,其所辖地区划归毗邻街道办事处。
1960年3~6月,将20个街道办事处相继合并组建为如下8个城市人民公社:红星人民公社(贵州馆街、东糠市街、天涯石北街)、望江人民公社(培根路、小天竺街、龙江路)、王家坝人民公社(东丁字街、东桂街、搅扒街、王家坝街)、沙河堡人民公社(牛市口、沙河堡)、春熙路人民公社(总府街、人民东路、南暑袜街)、椒子街人民公社(椒子街、莲花池街、伴仙街)、猛追湾人民公社(猛追湾)、八里庄人民公社(八里庄)。公社为区的下一级建制,原街道办事处则改为所属公社之分社。
1961年1月,新组建双桥子街道办事处。
1962年8月,因城市人民公社已名存实亡,正式撤销城市人民公社,恢复21个街道办事处建置。同时增设芷泉街、二仙桥街、跳蹬河、梓橦桥正街4个街道办事处。至此,全区共有25个街道办事处。
“文大”中,街道办事处陷于瘫痪。1968年成立了红星路、英雄口、革命堡、东升桥、胜利东路、胜利中路、人民南路、胜利口、建设路、红星北路等10个街道革命委员会,代替了原25个街道办事处。1970年,撤销上述10个街道革命委员会,仍按原25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分别成立街道革命委员会,并将部分辖区更名:贵州馆更名为和平街、东桂街更名为人民南路,总府街更名为中新街、革命堡更名为沙河堡,芷泉街更名为胜利东路,龙江路更名为红专东路,猛追湾更名为建设路,八里庄更名为红星北路,南暑袜街更名为英雄口,伴仙街更名为革命路,培根路更名为东升桥,二仙桥更名为大庆路。1972年,又将英雄口更名为南暑袜街、革命路更名为伴仙街、东升桥更名为望江路、大庆路更名为二仙桥。1978年,改街道革命委员会为街道办事处。
1981年经地名普查后,胜利东路街道办事处更名为芷泉街街道办事处,胜利口街道办事处更名为牛市口街道办事处,沙河堡街道办事处更名为沙河铺街道办事处,红星北路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府青路街道办事处,中新街街道办事处更名为春熙路街道办事处,红专东路街道办事处更名为致民路街道办事处,南暑袜街街道办事处更名为盐市口街道办事处,胜利中路街道办事处更名为搅扒街街道办事处。1982年增设跳伞塔、东风南路、猛追湾、水碾河等4个街道办事处,全区共有29个街道办事处。
1987年,人民东路和盐市口两个街道办事处作为体制改革试点,合并为盐市口街道办事处。1988年增设双林村街道办事处、玉林街道办事处。至1990年,全区共有30个街道办事处。
1990年12月30日,裁撤东城区,属地大部分并金牛区三圣、琉璃场2个乡划设锦江区,治62平方千米,辖人民南路、东丁字街、盐市口、春熙路、王家坝街、梓潼桥正街、和平街、天涯石北街、东糠市街、镋钯街、莲花池街、芷泉街、均隆街、伴仙街、东风南路、牛市口、沙河堡、琉璃、高店子19个街道和琉璃场、三圣2个乡。
1991年1月,成立中共锦江区委、锦江区人民政府,驻书院南街47号。
1993年,琉璃场乡更名琉璃乡。
2001年9-11月,撤销人民南路、青石桥、王家坝、梓潼桥正街、和平街、天涯石北街、东糠市街、锐钯街、芷泉街、均隆街、伴仙街、东风南路12个街道建置,改设督院街、盐市口、春熙路、书院街、合江亭、水井坊、牛市口、龙舟路、双桂路、莲新、沙河、东光、狮子山13个街道,保留琉璃、高店子2个街道。
2004年12月,撤销琉璃、三圣2个乡和琉璃、高店子2个街道。琉璃乡和琉璃街道属地分设柳江街道、成龙路街道,三圣乡和高店子街道属地改设三圣街道。辖街道16个。
2005年,撤村并组,设城市社区46个,重组自然村16个。区委、区政府迁南三环路二段1号。
2011年,锦江区原辖21个街道办事处,除琉璃场、高店子外,其中城区街道办事处19个。此次撤销了人民南路、天涯石北街、王家坝、青石桥、东糠市街、均隆街、伴仙街、芷泉街、和平街、梓潼桥正街、鎲钯街、沙河铺等12个街道办事处;调整设置了督院街、书院街、合江亭、水井坊、龙舟路、莲新街、双桂路、沙河等8个街道办事处;对盐市口、春熙路、牛市口等3个街道进行了部分区域性调整;东光、狮子山两个街道办事处保留未动。
2017年,改设82个社区和7个筹备社区。
2019年12月30日,改设11个街道76个社区。其中督院街、盐市口2个街道撤销,主体并入春熙路街道;原属春熙路街道的华兴街片区划入书院街街道。合江亭、水井坊2个街道撤销,大部分属地合并,设锦官驿街道;原合江亭街道的部分区域划入春熙路街道。东光街道撤销,设东湖街道。龙舟路、双桂路、莲新3个街道撤销,属地分别划入牛市口街道和东湖街道。柳江街道部分区域划出,设锦华路街道。保留春熙路、书院街、牛市口、沙河、狮子山、柳江、成龙路、三圣8个街道。
2023年,辖春熙路、书院街、锦官驿、牛市口、东湖、沙河、狮子山、锦华路、柳江、成龙路、三圣11个街道。
2024年,锦江区春熙路街道设督院街、总府路、盐市口、盐道街4个社区。书院街街道设福字街、庆云、五昭路、华兴街4个社区。锦官驿街道设崇德里、合江亭、大慈寺、交子、点将台、水井坊6个社区。牛市口街道设水碾河路南、华成路、九眼桥、莲桂西路、得胜街、一心桥、莲花、锦东、紫东、龙舟10个社区。东湖街道设观音桥、东怡、永兴、石牛堰、河滨、翡翠城、锦华7个社区。沙河街道设沙河、静康、塔子山、牛沙路、五福桥、汇泉路、双桂路7个社区。狮子山街道设菱窠、佳宏路、万科城花、四川师大、花果、金象寺6个社区。锦华路街道设琉璃、柳江、金象花园、凯天、晨辉、皇经、经天7个社区。柳江街道设锦阳、锦逸、锦馨、棬子树、包江桥、祝国寺6个社区。成龙路街道设华新、水杉、卓锦城、国槐、香樟、皇经楼、蓝谷地、粮丰、枫树9个社区。三圣街道设幸福、红砂、驸马、万福、江家堰、大安桥、喜树路、栀子街、白桦林路、海棠路10个社区。
大美四川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