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是我国长江上游的一条主要支流,从陕西省宝鸡市秦岭山脉的代王山东峪河发源之后,经过凤县,入甘肃再回陕西,经略阳县和宁强县出陕。嘉陵江在陕西境内属于河流的上游段,干流长244千米,约占总河长的30%左右;在陕西境内的流域面积为9930平方千米。
宁强县岛湾村油菜花海(摄影 牛夺战)
近年来,嘉陵江流域陕西段各县文旅部门认真挖掘当地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完善旅游设施,在沿江两岸开发出了一大批深受游客欢迎的旅游景区,发展和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旅游业态,嘉陵江文化旅游的知名度日渐提升,文化旅游蓬勃发展,为沿线各县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七彩凤县的源头样板
地处嘉陵江源头的凤县依据“旅游兴县”战略,串联红色文化、古栈道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康养+研学+体育”特色线路,实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以“旺季做服务、淡季做内容、节庆做特色”为思路,全县构建起多维度产业体系。形成“核心引领、环带联动、片区共生”格局,覆盖森林康养、乡村旅居、医疗养老等多场景。
凤县东河桥村山水如画(摄影 亓德洲)
凤县依托嘉陵江资源,科学规划,做足水景文章,通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旅游景区7个,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各1处,丰富的旅游资源,尽显源头本色,促进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凤凰湖夜景 如梦如幻 (摄影 亓德洲)
从嘉陵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启程,一江碧水开始在百里“秦岭花谷”中潺潺奔流。 “千里嘉陵第一村”的东河桥村以其优美的山水风光与独具特色的豆腐宴,每年接待50多万南来北往的游客。沿江走过“荷塘月色”景区,在“养生第一村”红花铺镇永生村,长寿文化的生动展示让游客有了切身体验。在凤州,凤县革命纪念馆与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是近年来研学旅游,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旅游打卡地。享有“中国北方的石林、大西北之张家界”美誉的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如梦如幻的凤凰湖夜景、四季色彩变换美不胜收的灵官峡、中国工和运动纪念馆、紫柏山风景区等,这些珍珠般散落在嘉陵江两岸的美景,成为国内外游客“春赏绿、夏看花、秋品果、冬戏雪”的好去处。
在“七彩凤县——大秦岭的会客厅”,绿色生态游、红色研学游、特色民俗游、白色冰雪游与工业科普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交相呼应,全方位展现出嘉陵江源头凤县文旅的独特魅力。
醉美略阳的山水画卷
略阳县近年来通过文旅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已形成涵盖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非遗体验的多元化旅游体系,建成了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江两岸精心布局,已打造旅游精品线路3条,把“千里嘉陵江,最美在略阳”的山水画卷展现在游客面前。
略阳白水江苏维埃政府旧址(摄影 李恒)
白水江是嘉陵江上游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诗仙李白携夫人这里(现青泥河小学院内)手植的夫妻银杏树已经有1300多年的树龄,至今被保护完好,生长得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结果繁多。大文豪柳宗元在这里撰写出《兴州江运记》,画圣吴道子在这里创作出《嘉陵江三百里风光图》,展现了蜀道的山水之美。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红二方面军在这里建立白水江苏维埃政府,现存的江神庙红军师部驻地遗址已修建了红色展览馆,成为传承长征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五龙洞是氐羌族发祥兴旺之地,是秦岭秘境中的氐羌精神家园。五龙洞镇中川坝村打造出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三产融合示范园,设置了研学区、农业体验区、苗圃及科普体验区等,供游客与市民参观游览、研学体验,成为略阳县探索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生动样板。
略阳徐家坪铁路风情小镇(摄影 孙立君)
徐家坪镇以“宝成精神”、上坪红色文化为内核,建成宝成铁路纪念馆、星空露营基地、上坪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等旅游景点,提供休闲娱乐、研学培训、特色产品等,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奖补、技术培训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助力全域旅游。
被誉为“陕南小碑林”的灵岩寺景区积极推进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完成了梅花洞栈道、廊厅、素斋餐厅等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整体环境优化,并成功创建为智慧示范景区。
略阳灵岩寺(摄影 张海鹏)
略阳还打造了仙台坝康旅小镇、白水江“红古绿”等多个乡村旅游村。现有4A级旅游景区1处、3A级旅游景区2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田园综合体1个、县级及以上文保单位20处;白水江苏维埃政府旧址、街口红军伏击战遗址等红色革命遗址15处;以羌族羊皮鼓舞、罐罐茶、菜豆腐节节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24个。 “文遗”效应显现,盘活了当地的文旅资源,并因此带来了可观的“客流量”。
略阳县正在进一步完善羌文化休闲体验区,打造以蜀道航运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休闲观光区、以红色资源为抓手的红色旅游文化区,写好山水文章,努力探索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魅力宁强的羌韵美颜
宁强县不仅有嘉陵江从县域流过,还是三千里汉江的发源地,是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嘉陵江与汉水的两岸旅游资源富集,融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为一体,有山水瀑布、原始森林、峡谷溶洞、历史人文等可开发资源50余处,主要景区景点10余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功能日趋完善,中心建有傩艺绝技、羌绣、羌编、羌族剪纸、羌族民俗等相关实物展示,供传承人在此传习、交流。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汉水之源·羌族故里”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青木川古镇上的核桃饼(摄影 亓德洲)
嘉陵江流入宁强县后的阳平关镇,是一座有着厚重人文历史的千年古镇。该镇位于宁强县西的嘉陵江谷地,是沟通我国西南与西北的咽喉,是陕、甘、川三省交汇处重要的交通枢纽与物资集散地,素以“天下名关”著称。1200多年前的唐朝元年,就以镇西3公里的擂鼓台为三泉县治所,宋朝直隶京师达137年,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直辖县,三泉县遗址位于阳平关镇擂鼓台村,是汉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平关镇地势险要,古代一直为军事要塞和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蜀汉曾驻留重兵防守,据传子龙山就是三国将领赵子龙安营扎寨的地方,鸡公山下则是南宋名将曹友闻抗蒙殉国处。同时,阳广公路6公里处的龙门洞风景区存留的北宋苏在廷的《龙门记》碑,以及南宋陆游等大量文人雅士的诗文也增加了小镇的人文含金量。1935年阳平关镇还成为阳平县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
嘉陵江从燕子砭镇流出陕西后进入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燕子砭镇交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土特产品种类繁多,被誉为“中国天麻之乡”,是陕、甘、川最大的水果、天麻和核桃生产基地与集散地,目前正在打造最美“果香小镇”。岛湾村被誉为千里嘉陵第一湾,是汉中境内海拔最低点,气候温润。嘉陵江在这里呈“几”字型婉转流过,多年的冲积扇集聚的土地肥沃,适生桃、梨、李等各种水果。阳春三月,岛湾村千亩油菜花竞相开放,黄的油菜花,绿的杨柳,红的桃花,白的梨花,在白墙灰瓦的乡村民居和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构成了春天里绝美的画卷,吸引着省内外的游人们前来参观游览。
据“你不知道的陕西”栏目部介绍,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宁强县文化旅游部门不遗余力地推出了37项精品惠民文旅活动,邀请游客在宁强县城、青木川景区、汉江源景区、玉皇观茶文化景区、草川子景区等,共赴一场难忘的文化之旅。仅宁强县城就开展了“第十三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汉中市宁强县分会场启动仪式”、“金秋盛惠庆双节”云闪付消费券活动、宁强县迎国庆旗袍秀专场演出活动、“羌歌羌舞、秦腔折子戏、汉调桄桄等精品戏曲展演活动”、“梦回汉江源”水上实景演艺、羌族服饰秀和羌族篝火晚会、中国西部青少年曲棍球邀请赛、“月满汉江·情系羌州”羌族拜月大典暨羌族服饰秀等8场丰富多彩的文旅项目,让各地游客与市民们沉浸在一场场欢乐愉悦的节庆活动中,体验感爆棚,感慨良多,流连忘返。
《凤飞羌舞》剧引人入胜(摄影 亓德洲)
嘉陵江从陕西潺潺流过。随着时代的进步,沿江各县文化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旅游业态多姿多彩,使这里成为了西部地区一道熠熠生辉的风景线,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到这里来打卡游览,休闲度假。
(供图:亓德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