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两汉文化的发祥地,每一块砖石都镌刻着千年厚重,每一条街巷都封存着城市肌理与人间烟火。当“城市更新”的号角嘹亮吹响,“文旅融合”的蓝图徐徐铺展,一支青年队伍以技术为笔、实干为墨,在彭城七里的老旧街巷间勾勒“古韵新生”的美好图景——他们是天元公司彭城七里项目部青年突击队,一群用专业守护城市记忆、以匠心赋能文旅未来的 “幕后英雄”。
徐州文旅
谁还记得从前的彭城七里?斑驳墙皮簌簌脱落,老化管线杂乱缠绕,虽承载着居民的生活惯性,却难登文旅舞台。如今再踏入这片街区:灰瓦白墙透着汉风雅致,复古灯箱映着市井烟火,就连原本斑驳的墙面,也被精心嵌入的“汉画元素”点亮——老徐州的魂脉未断,更添了让人驻足打卡的新鲜活力。
徐州文旅
这绝非“简单修缮”,而是这群年轻人“抠”出来的精致。作为项目监理核心力量,他们跳出“修旧”的传统框架,满脑子都在琢磨“如何让老街区适配文旅需求”。为不破坏两汉建筑的原生肌理,队员们扎进徐州汉画像石博物馆深耕资料,捧着图纸在工地逐栋比对校验;为让外墙颜色既抗风耐候又美观协调,还能与周边景点自然呼应,他们顶着烈日追踪光线变化反复测试,涂料配方修改了一次又一次。
徐州文旅
文旅项目的“颜值”,离不开看不见的“硬核实力”托底。这群年轻人用技术为彭城七里筑起“双保险”:引入“总监宝”监理系统,外墙保温层厚度、瓷砖粘贴强度等关键数据实时上云,每一道工序都留存“数字档案”,全程可追溯、可核验,从源头杜绝敷衍了事。
徐州文旅
考虑到街区未来游客密集、高空作业频繁,他们制定“高空作业三必须”:必须佩戴可测心率、定位的智能装备,必须提前模拟作业流程,必须设置游客隔离区。安装招牌期间,队员们不仅反复检查脚手架安全性,还在下方拉起透明防护网——既不影响行人通行,又把安全风险堵得严严实实。如今的彭城七里日均接待数千名游客,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这份底气,正是技术与细心层层堆叠而成。
徐州文旅
街区改造,既要扮靓“面子”,更要温暖“里子”。街区内几家经营数十年的老商铺,老板们一度因担心施工影响生意愁眉不展。突击队得知后,主动上门沟通,量身定制“错峰施工方案”:白天商铺正常营业时,仅开展外立面基础作业;夜晚店铺打烊后,再集中推进高空作业,还特意启用降噪设备,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的干扰。
徐州文旅
对街区里的老居民,他们把“细心”刻进骨子里。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专门在施工区域设置临时无障碍通道;怕粉尘影响居民生活,每天定时洒水降尘,还为住户送上防尘口罩;日常巡查时看到居民家窗台老化、楼道扶手损坏,便顺手帮忙修缮妥当。
如今的彭城七里,早已不是昔日的老旧街区:白天,游客们围着汉式建筑打卡留念,在特色小吃摊前排队等候;夜晚,复古灯箱次第亮起,老巷变身“汉韵不夜城”,居民与游客并肩散步闲谈,热闹又亲切。这里不仅成了“徐州城市更新示范项目”,更成为徐州文旅的“新名片”。
徐州文旅
在不少人印象里,工程监理不过是“挑错把关”的角色,但天元青年突击队用行动打破了这种刻板认知——他们能做的,远不止于此。用技术守住品质底线,用细心暖透人心温度,他们已然成为文旅融合的“赋能者”。
徐州文旅
未来,更多徐州文旅项目将拔地而起,“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会越传越远。而这群天元青年,也必将带着“以匠心守护城市记忆,以青春点亮文旅未来”的信念,继续在古城里书写新的故事。毕竟,让千年历史“活”起来、让老街区“潮”起来,这样的事,值得他们拼尽全力去奔赴。
徐州文旅
来源:徐州文旅集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