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共环邛崃山、共享西岭雪”的号角在蓉城奏响,一场承载区域协同梦想的文旅融合招商推介会,于2025年11月13日圆满落幕。展卷品读盛会盛况报道,胸中激荡的不仅是对三地打破壁垒、凝聚合力的由衷赞叹,更是对文旅产业赋能时代发展的深沉憧憬——这场盛会绝非单纯的资源展示,而是一次以“1+1+1>3”的发展智慧,书写区域共生共荣的战略实践,为新时代文旅融合注入了磅礴动能。
推介会现场(图片引自“魅力芦山”公众号)
01
以水为媒:从山水相连到血脉相依
最动人心魄者,莫过于仪式中那抹“以水为媒”的匠心哲思。邛崃佳酿之烈、大邑雪水之柔、芦山清茶之韵,三脉“生命之水”共注启动之樽,既凝练了三地文旅特质的精神内核,更将地理空间的“山水相连”升华为文化基因的“血脉相依”。这一细节背后,是对区域资源禀赋的深刻洞察:同处邛崃山脉核心区,西岭雪山的雄奇、天台山的清幽、龙门溶洞的诡谲,构成生态景观的“三色画卷”;红色基因的炽热、古道遗风的沧桑、非遗技艺的璀璨,织就人文脉络的“千年锦缎”。“各美其美”的独特禀赋,恰是协同发展的天然基石,亦是“美美与共”的逻辑起点。
02
集群共荣:开辟文旅发展全新赛道
此次推介会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了“孤芳自赏”的文旅发展桎梏,开辟了“集群共荣”的全新赛道。324.4 亿元重大项目的签约落笔,文旅协作备忘录的郑重签署,精品线路与惠企政策的联袂发布,如同精密的齿轮咬合,从产业布局的顶层设计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再到协作机制的长效构建,三地已然织就一张“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内外贯通”的发展网络。这一战略选择,既破解了文旅产业“靠天吃饭”的季节性桎梏、“各自为战”的资源内耗,更以“冰雪 + 避暑 + 森林”的生态矩阵,联动“红色 + 古道 + 非遗”的文化谱系,锻造出全时全域、动静相宜的文旅胜地,让区域竞争力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蜕变。这种“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的智慧,既呼应了省委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部署,更为全国文旅融合提供了可感可学的“邛崃山范本”。
03
市场回响:协同价值的有力印证
市场的回响,是协同价值最有力的印证。36家知名企业的躬身入局、10个省级行业协会的鼎力加持,恰是对这场战略实践投下的“信任票”。从线下路演的沉浸式体验到快闪互动的潮流表达,从门票互通的惠民之举到资源共享的开放胸襟,三地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向着“全国知名文旅目的地”的目标铿锵前行。当雪山的壮阔与酒文化的醇厚相拥,天台的静谧与古道的沧桑相融,溶洞的奇幻与非遗的璀璨相生,游客收获的不仅是“一站式”的多元体验,更是一场“身心归乡”的精神之旅;而文旅产业则化作带动区域经济腾飞、滋养民生幸福的强大引擎,真正实现“山水相依、人文相亲、利益相融”的共赢格局。
文旅融合的真谛,从来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边界消融后的精神共鸣;区域协同的内核,从来不是单一的利益捆绑,而是共生共荣的发展哲学。这场推介会,是资源聚合的节点,更是梦想启航的码头。愿邛崃、大邑、芦山以此次盛会为序章,在邛崃山脉的广袤天地间,持续深化合作、创新实践,让文旅之光穿透层峦叠嶂,让协同之力激荡江河湖海。如此,方能为巴蜀文旅走廊铸魂赋能,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立标示范,在新时代的文旅画卷中,挥洒出浓墨重彩、光耀千秋的时代华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