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0月底的曼谷暖烘烘的,布思一家刚落脚就卸下心防。
36岁的丹妮尔牵着14岁的艾米,丈夫迈克帮10岁的伊利亚擦汗,这是他们环球之旅的第一站。
为凑路费,迈克亲手盖的四居室今年4月刚卖掉,在英国月花4500镑的他们,在这儿一周500镑就过得舒展又自在。
卖房辞工闯世界,曼谷先安家
我跟你讲,10月底曼谷的阳光里,藏着一个英国家庭的新生活。
36岁的丹妮尔牵着14岁的女儿艾米,丈夫迈克推着装满行李的推车,10岁的儿子伊利亚蹦蹦跳跳跟在身后,这是他们环球之旅的第一站。
谁能想到,这家人的旅行基金,是一栋亲手盖的房子。
2019年,布思夫妇带着孩子自驾法国,公路两旁的风景勾住了他们的心——比起布拉德福德的阴雨,世界明显更鲜活。从那时起,“带娃看世界”就不再是随口说说的愿望。
说句实在话,实现愿望从来不是靠空想。身为人事经理的迈克,2020年做出了个“疯狂”决定:自己动手给家人盖一栋四居室。
那些年,他白天忙工作,晚上泡在工地,搬砖、刷漆、盯装修,硬是把一堆建材变成了温馨的家。
今年4月,这栋凝聚心血的房子成功出售,加上变卖家具家电的钱,环球旅行的启动资金终于凑齐。
他们掐着日子做预算,10月28日准时登上飞往曼谷的航班,给自己定下了至少一年的旅行期限。
你发现没,这家人的日子越“挪”越轻松。在英国时,他们每月光是维持基本生活就得花4500英镑,房贷、水电费、孩子教育费压得人喘不过气。
如今在泰国,每周500英镑的开支就绰绰有余,再加上迈克在英国经营的小生意有笔稳定收入,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曾在英国国民保健体系工作的丹妮尔,如今常笑着说自己过着“国王与王后般”的生活。不是说住上了皇宫,而是这种不用为柴米油盐焦虑的状态,在英国想都不敢想。
逃离不是任性,是为孩子
从另一个角度看,布思夫妇的“说走就走”,藏着为人父母的深思熟虑。丹妮尔坦言,促使他们离开英国的,不只是高昂的生活成本。
在英国时,迈克几乎天天连轴转,即便这样,全家的日子也只是刚够“稳住”。
更让他们揪心的是安全问题——14岁的女儿到了敏感年纪,丹妮尔根本不敢让她独自去家乡的小镇,“作为家长,鼓励孩子独立的同时,还要时刻担心外界危险,那种不安太折磨人了”。
教育体系也是块心病。丹妮尔始终觉得,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未必都能适应标准化的框架。“咱们总说‘不上学就会失败’,可世界这么大,学习的方式不该只有一种。”
所以他们没让旅行耽误孩子成长。艾米每天跟着在线私教补数学和英语,两个孩子还把当地文化和体能训练排进必修课。逛大皇宫时学历史,在湄南河边练跑步,这种“行走的课堂”,比课本生动多了。
来泰国这段时间,最让他们安心的是安全感。丹妮尔说,哪怕傍晚在昏暗的小巷里闲逛,也从来没觉得害怕。
当地居民脸上总挂着笑,看到他们有困难会主动上前帮忙,“这里的人幸福感都写在脸上,那种善意是藏不住的”。
现在这家人的旅行清单已经排得满满当当,接下来要去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最后还要去日本看樱花。
他们没给自己设限,计划用12个月走完这些地方,之后找个全家都喜欢的城市定居。
有人说他们太冲动,放弃稳定的生活去“瞎折腾”。可布思夫妇心里门儿清,所谓稳定,不该是困在原地的理由。他们用一栋房子的钱,换来了全家人的自由和成长,这笔账怎么算都值。
结语
布思夫妇的故事,不是让咱们都卖房去旅行。而是想告诉你,生活从来没有固定答案,别被“常规”捆住手脚。
英国的高成本压得人喘,泰国的烟火气就能让人笑;办公室的格子间待得闷,世界的大舞台就值得去闯。日子是自己的,敢选、敢干,就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与其天天抱怨现状,不如想想,你离想要的生活,差的只是一次“出发”的勇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