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百色组织领导了震惊南疆的百色起义,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在祖国南疆竖起了光辉的革命旗帜。如今,右江两岸青山依旧,96载岁月流转,红色基因始终在这片热土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立足丰富红色资源禀赋,百色市以“红色基因+文旅创新”为核心抓手,通过沉浸式体验打造、文物故事化呈现、红色研学赋能等多元举措,让革命历史从教科书走进现实场景。随着2025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临近,百色各大红色景区持续推陈出新,构建可观、可感、可参与的红色体验场景,让红色文化在互动浸润中直抵人心。
游客在百色起义纪念馆广场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百色起义纪念馆供图)
01
文物“活”起来:
静态展陈变身沉浸式叙事
“大家好,我是红领巾讲解员谢文曦,前方的红砂雕刻名为《千秋伟业》,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里面的革命人物……”百色起义纪念馆序厅内,8岁小将清脆坚定的解说声引得游客驻足聆听。这支红领巾讲解员文明实践队,已是百色红色文化传承的闪亮名片。自2011年启动培训班项目以来,纪念馆已连续举办16届,培养近3000名红领巾讲解员,累计完成讲解3万余场,公益服务时长近4万小时。他们用稚嫩的声音传递坚定信仰,将《睹物思初心 马鞭催人进》等红色故事带进校园、走进社区,让革命精神在代代相传中永葆活力。
游客在百色起义纪念馆认真聆听公益讲解。李杭洁 摄
据悉,百色起义纪念馆馆藏文物共4524件(套),除了常设的红领巾讲解员讲解介绍,展馆还新增了数字化语音导览、红色故事播报、革命人物专题介绍等内容,通过数字化技术打破时空阻隔,让游客从“隔着玻璃看”转变为“走进历史听”。
游客在百色起义纪念馆数字文物互动墙学习红色文化。李杭洁 摄
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同样焕发“新生”。这座始建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的建筑,原为粤商经商落脚点,百色起义期间成为红七军军部指挥所在地,它见证了革命先驱的奋斗历程,如今已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午后阳光洒满青瓦,几名游客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手握毛笔在宣纸上郑重书写当年红军留下的红色标语。“以前看这些红色标语,就只是看,现在能亲自抄写一遍,更能感受到其中的精神力量。”来自南宁的游客李女士举着刚写好的标语感慨道。这种“文物场景化体验”彻底打破旧址参观的静态模式,让游客在互动中与革命历史完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记者 梁力升 摄
02
体验“新”起来:
单一参观升级全链条沉浸
当舞台搭进展厅,当文物“活”成故事,红色旅游正以全新姿态走进人们心中。在百色起义纪念馆,沉浸式情景剧《右江潮》的演出让游客直呼“身临其境”——演员阵容涵盖纪念馆工作人员、南宁师范大学学生与现场观众,大家一同演唱韦拔群创作的《工农兵之歌》,参与右江苏维埃政府主持的《恋爱结晶》主题婚礼,在展厅实景中重温百色起义的烽火岁月。
沉浸式红色情景剧《粤东会馆的歌声》精彩上演。□记者 黄艳萍 摄
“为迎接盛会,我们与南宁师范大学再度携手改编剧目,突出体验性、沉浸式、互动性,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右江潮》以百色起义革命文物为主题,以百色起义纪念馆基本陈列为脉络,以展厅实景为“舞台”,在演出过程中邀请现场观众共同演绎《卖儿》《会面》《讲习所》等13幕剧目,全景展示百色起义革命历史、红七军的英勇战斗、右江苏区建设和边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继往开来的光辉历程。该剧目已成为场馆常态化演出剧目。
如今,丰富的体验内容让百色红色景区的参观体验变得更加生动。在百色起义纪念馆,游客可在各个展厅体验唱红歌,体验右江少数民族特色婚俗。在黄文秀先进事迹展厅,游客们一起诵读黄文秀日记,感受这个壮族女孩鲜活的生命和广阔的胸怀。在红七军军部旧址,游客可以书写红色标语,观看创意情景剧《粤东会馆的歌声》,感受革命的艰难和军民的鱼水深情。
孩子们在红七军军部旧址书写红军标语。 记者 梁力升 摄
“哇,这个小布袋里装的居然是文创冰淇淋,还有不同的款式。”在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印着民族纹样的文创冰淇淋成为游客打卡“新宠”。这些不同色彩的冰淇淋造型代表着百色的各个红色景区,许多游客都举着它们在会馆中拍照。“吃完了冰淇淋,还可以把小袋子带回家,用来装耳机、充电器等非常实用。我们这个设计很受游客欢迎。”粤东会馆工作人员说。
在百色起义纪念馆,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有红色景区造型的文创书签、笔记本,还有结合壮锦、绣球等元素设计的背包、冰箱贴等。其中不少是近年来百色特色旅游商品或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中的获奖作品。这些将红色文化与民族特色、实用美学相结合的文创产品,让红色记忆可带走、可分享,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更让红色文化以更年轻的方式传播得更广更远。
03
业态“融”起来:
全时全域拓展红色边界
夜幕降临,百色解放步行街主街区灯火渐次点亮,与河边西街的景观照明交相辉映,古老的青砖骑楼与特色非遗招牌在光影中更显韵味,这个为2025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重点打造的梵木·百色水岸城项目已初现雏形,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漫步体验。
河边西街夜景。记者 梁力升 摄
梵木·百色水岸城项目改造及新建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串联起百色起义纪念园、解放街与红军谷,规划红色主题民宿、非遗工坊、夜间剧场等多元业态,搭建起“红色研学、非遗体验、潮流消费”三位一体的文旅生态圈,即将实现“白天研学忆初心,夜晚体验品文化”的全时段旅游模式。
在空间维度上,百色整合红色资源推出精品旅游路线,同时深化“红色+生态”融合发展,将浩坤湖景区、大王岭原始森林、福禄河湿地公园等生态景点纳入线路,让游客在感悟革命精神的同时,领略壮乡山水之美,实现红色洗礼与绿色休闲的双重体验。
从让文物“活起来”到体验“新起来”
从日间研学到夜间沉浸
百色正以全链条、全时段、
全域化的创新实践
让红色文化可触可感、可唱可忆
为即将到来的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注入浓厚红色底蕴与蓬勃发展动能
来源:右江日报 (记者 罗 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