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螺油子艺术谷变身消费新地标。地铁供图
12日下午,初冬暖阳下,无棣路乐声流淌,来自沈阳的方先生手捧咖啡,徜徉于马牙石铺就的蜿蜒坡道上。这里是“波螺油子艺术谷”——一片在城市更新浪潮中重燃烟火的老街区,已成为游客纷至沓来的新地标、融合记忆与活力的城市会客厅。它的“爆红”,背后是青岛地铁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对地铁沿线空间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延续城市文脉,重塑业态组合,服务社区生活,培育本土品牌,为轨道交通参与城市空间再生,写下生动的“青岛样本”。
老建筑迎来新业态
“波螺油子”是青岛的市井老街,作为青岛独有的城市记忆载体,承载了几代人的青春记忆。随着城市发展变迁,一度变得破旧沉寂。如何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实现老城空间再生与文化复兴,青岛地铁交出了答卷。自2022年我市启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以来,青岛地铁全面开启苏州路地铁沿线片区的焕新改造,经过为期两年的建设与筹备,2024年11月10日,“波螺油子艺术谷”精彩亮相。
“保与用相结合,用功能焕新让老建筑‘活’起来。”青岛青铁茂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慧杰说。为了保留波螺油子的历史肌理,青岛地铁秉持“应保尽保”“修旧如旧”的原则,将马牙石路面、老建筑风貌等历史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相融合,在保留物理空间历史痕迹的同时,赋予建筑现代商业运营功能,让老建筑可感可触。其创建的外墙饰面、木作等样板工艺,荣获青岛市工匠大赛的多项荣誉。
在业态招商上,项目坚持“非标”和“在地”双轮驱动,摒弃传统商业的标准化路径,专注引入独具个性的“非标商业”与主理人品牌,艺术策展沙龙、时尚品牌集合店、设计师品牌体验店、特色餐饮等创新业态组合,在激活区域消费的同时,形成鲜明的青岛特色文化场域和品牌生态,为其突破同质化竞争困境,塑造差异化发展优势,呈现出独特的商业魅力。
12日下午,记者现场探访发现,络绎不绝的游客在这里享受城市“慢”生活,并纷纷打卡留念。“我们是首次开设线下实体店,之所以选择波螺油子,正是看中这里极具青岛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氛围。老建筑的活化利用、新业态的发展融合,都给予我们很好的设计灵感,让我们的品牌故事可以在这里生根、讲述和传播。”主理人品牌“山谷少年”的负责人说。
每次来都有新活动
“要讲好老城新故事,就要开展常态化的内容生产和IP运营,持续制造市场话题、满足消费期待。我们建立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的运营体系,围绕‘地铁+商业+文化+生活’,在涟漪广场、无界剧场、少年的花园等公共空间,定期举办周末市集、主题快闪、怀旧舞会等特色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游客的消费体验,真正激活‘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城市可记忆’的历史文化街区。”赵慧杰说。
家住无棣一路的王先生是艺术谷常客。“每次来都有新活动,带孩子做手工、逛市集,我们大人还能看展、看演出,这里已经成为我们全家人的周末据点。”熟稔片区历史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以前区域比较冷清,晚上基本没人,现在有各种特色小店,还经常有文创市集和艺术展览。
自2024年11月正式运营以来,波螺油子艺术谷始终保持满租状态,月均营业额屡创新高,仅国庆黄金周就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有效带动地铁客流量增长同时,也带动周边商业氛围提升。为支持本土品牌发展、减轻商户创业压力,青岛地铁联合外部团队沛诺创意,搭建起以“青岛本色”为核心的本土品牌培育体系,为入驻主理人提供品牌设计、营销推广、运营指导等全方位指导和差异化支持。
“我亲身见证着‘二手之王’市集从最初的几个摊主,发展到现在的50多个,地铁带来的稳定客流,让创意产品有了很好的销售渠道,摊主们聚在一起,也结识了许多好朋友。”市集摊主李先生表示。
深耕“轨道+”城市微更新
近年来,青岛地铁深耕“轨道+”消费场景,高效利用地铁沿线碎片化空地开展城市“微更新”,引入创新业态,精准服务周边居民,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城市人文新地标、城市消费新热点。
地铁1号线中山路站旁的中山路里院项目,隶属大鲍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由东西两栋里院建筑组成。青岛地铁以建筑修缮和业态导入,唤醒消费需求,让老城在现代语境下获得新生。在服务本地居民方面,青岛地铁开发小型商业产品线“畅享汇”,精准服务“最后1公里”的便民需求。位于地铁2号线海信桥站口的畅享汇项目,已成为周边居民的生活枢纽。青岛地铁还利用地铁沿线碎片化空地,打造青铁体育公园、青铁畅享运动天地等运动空间,推动全民健身与轨交场景深度融合。
从波螺油子艺术谷的空间再生到中山路里院的文旅融合,从畅享汇的社区服务到体育公园的活力运动,青岛地铁正以轨道交通为轴线,通过精细化、有机化的“微更新”,不断编织一张张融合商业与生活、消费与文化的城市美好生活图景。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 记者 徐美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