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秋意渐浓。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又草草结束了一届。
在采石矶芳草地吟诵《望天门山》时,可曾想过,诗中所咏的天门山,在隔壁的文旅宣传中,俨然已成其“独享”的资产?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当年李白被震撼到的天门山,哪去了?
经过检索,在这点上,马鞍山文旅甚至与隔壁达成了相当好的“默契”。
隔壁文旅一年单独宣传十几次,而我们呢,一年鲜有发声、寥寥无几。
难道是被茫茫长江隔断了发展?马鞍山采石矶号可以安排一下?采石矶号竟然到不了?是隔壁不给么?
隔壁早给东梁山设立了天门山景区,甚至于今年升级改造完成,还于5月12日签订了申请创立3A级景区的合同备案,不仅抢先宣誓了主权,而且持续在运营发力。
天门山其实是两座隔江对峙的大山。东边的在隔壁境内叫东梁山,西边的在马鞍山和县境内叫西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合称天门山。
隔壁甚至直接说天门山是自己的,说到西梁山,半个马鞍山字眼都不提。反观马鞍山文旅为此做了些什么?
哦,马鞍山也在行动,注册了望天门公众号,这个真的要点个赞,其余的真没看到行动。
往大了说,比如韩国端午祭申遗后,韩国旅游业直接暴涨;往小了谈,又像是曹操墓之争,各地铆足了劲证明;身边的例子也有很多,就像安庆与湖北黄梅县的黄梅戏之争。
为了文化遗产,别人是如何付诸行动的?
李白当时“望天门山”,望见的是一道劈开楚江的自然奇观,是一幅动人心魄的山水画卷,从此对此地恋恋不忘。
如今的马鞍山文旅,不应只“望”着这个IP而兴叹,更应具备“中断楚江开”的魄力,主动打破思维的壁垒、区域的隔阂。
天门山从来不是某一城的私产,它是长江的馈赠。
马鞍山文旅,千万别只是“望天门”,莫真“丢”了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