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站,海南海口
奔赴山海 自贸之城
故乡推荐官
李君饶
大四学员
海南海口人
推荐理由:今年是海南建省37周年,也是海南解放75周年,更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封关之年。75年前,海南不过是祖国南疆的一座小岛;而如今,她已然成为祖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一起来跟随故乡推荐官的脚步领略海南风光吧!
她是祖国最南端的省会城市,宛如广袤南海上一颗璀璨的珍珠。她既有海风的轻柔,又有崇山的秀美。每当人们目睹她的风采,总会被她自强不息、勇于开拓的精神所折服。她就是我的家乡——拥有椰风海韵和自贸精神的壮美海口。
正是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让我们成为父辈口中“骨头里渗着海风的刚劲,血脉里淌着椰林的甘甜”的海南人。也正是这刚劲与甘甜交融的血脉,支撑着我从一名海岛青年成长为军校学员,也激励着无数海南学子投身国防,追逐强军梦想。
●一江穿城抱海 万椰映日含香●
说起海口,自然离不开椰风海韵的滋养。漫步海口湾,耳畔是海浪的轻吟,眼前是椰林列岸、晚霞漫天的绝美画卷;海鸥在柔风中翩跹,映衬着我们海南人勤劳开拓的身影。
但在上世纪80年代,这片美景还只是一片未经雕琢的海湾。荒芜绝非海口的代名词,慵懒更非海南人的底色。趁着1988年建省的热潮,海口青年与南下的才俊们并肩奋斗,共同建设起这座当时青涩却朝气蓬勃的城市。
岁月流转,本就秀美的海口更添别样风采。犹记儿时,每逢儿童节必随父母登上白沙门公园的摩天轮,俯瞰半城风光;元宵佳节,定要同去万绿园赏璀璨灯会;暑假与周末,假日海滩的烧烤炊烟与点点帆影便是欢愉所在。
更难忘承载童年记忆的高铁东站,以及贯通琼岛的环岛高铁,它们如同跳动的脉搏,串联起整个海南。
海口景致秀美,且不论雷琼火山的鬼斧神工、西秀海滩的天然瑰丽,单是东寨港郁郁葱葱的红树林与万千候鸟共舞的奇观,便足以震撼心灵。更不必说夕阳西沉时,海口湾漫天流霞的醉人景象,令人沉醉难舍。
这一切的繁华与壮美,皆源于海南人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与执着开拓。这份勤劳与坚守,恰与科大人的精神交相辉映——同样勤勉,同样坚韧,同样收获累累硕果。
●秉守椰风之暖 怀揣闯海之勇●
说起海口,当然也离不开海口乃至整个海南的开拓精神。
小时候,我便常听父辈讲述“侨民”“侨乡”和“下南洋”的故事。他们口中的“去番”,不仅是离乡背井的辛酸,更是一代人向海图存的勇毅。
那时的我年幼懵懂,还不能完全明白这些词语背后的重量,只能在海口的骑楼老街中徘徊,触摸那些斑驳的廊柱和西洋风的雕花,在石板路上想象先辈们提箱背囊、扬帆远航的身影。
那些南洋风格的建筑,不只是一道风景,更是一部无字的史书,静静诉说着闯海的传奇。也正是在那样的氛围中,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像一颗悄悄播下的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随着不断长大,我逐渐明白了那种朦胧的精神究竟代表着什么。那是一种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是不畏前路、不甘平庸的倔强,是哪怕风急浪高也要出港试航的信念。我开始读懂父辈眼中的光芒,也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海南人走向海洋、走向世界,却始终心系这一片热土。
“海南,我心尖尖上的海南啊!”——这是我初中参加朗诵比赛荣获第一名的开头词。我站在台上,用还显稚嫩却充满激情的声音,诉说着对家乡的挚爱和期望。
那时,正是海南开始建设自贸港不久,整个岛屿仿佛都弥漫着“吃螃蟹”的勇敢与探索的激情。大时代下的小我,也因此被这种精神深深感染和塑造。如今身为科大学子,在校史馆目睹前辈们奋斗的画卷时,我仿佛又看见了那层承载着责任与使命的厚重感——那是我尚未完全理解的重量与责任的分量。
●勇立时代潮头 敢拓自贸新程●
再论海口,再谈海南,她已蜕变为亭亭玉立的自贸新城与新港。75载的坚守铸就了今天勇于创新的基石,37年的开拓奠定了今天勇立潮头的底气,7个春秋的敢为人先支撑起今天成为新时代国家重要的对外门户。
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机场二期如期而至,综合口岸测试即将启动,免税商品种类不断丰富。海南正以应有的姿态迈向国际舞台,而为这新发展格局,海南将人才建设和引进视为重中之重。
海南不仅优化引进人才的政策并增加福利,更注重本土学子走出家乡再回馈家乡作为补充,而在自贸港重视人才的浪潮中,我有幸乘着人才强军的东风进入科大。彼时,心怀懵懂;此刻,赤子之心依旧。
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海南这片我心尖上的热土,必将成为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而我定不负青春韶华,以赤子之心勇攀人才的高峰。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青春之我建设伟大祖国!
作者 | 气象海洋学院大四学员 李君饶
图片 | 来自网络
编辑 | 陈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