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我以为宁波是座满是港口货轮的工业城,空气里都飘着海腥味,结果下了高铁最先撞见的是三江口的晨光——姚江、奉化江汇流成甬江,江面泛着粼粼波光,对岸的老外滩藏在绿树里,欧式洋楼的尖顶露出来,没有轰鸣的货轮噪音,反倒透着股江南水乡的温婉,风里都是樟树的清香。
我特意去了网上吹爆的南塘老街,想着打卡老字号小吃,结果一进巷口就被人流推着走,网红油赞子排着长队,一家挨着一家的文创店卖着全国通用的小玩意儿,商业化比想象中浓多了。好不容易挤到巷尾的老字号年糕团店,十块钱一个的年糕团裹着咸菜和肉松,味道普通,远不如后来本地朋友推荐的巷弄小摊。
说到吃海鲜,我一开始直奔网上推荐的“海鲜大排档一条街”,看着鲜活的梭子蟹挺诱人,一问价格直接劝退,还好没下单。转头听出租车师傅说,本地人吃海鲜都去路林市场,自己挑鲜活的虾蟹,找市场周边的小馆子加工,加工费也就十块八块。我在市场挑了只三斤重的梭子蟹,清蒸出来肉质饱满,蘸着米醋咬一口,鲜汁飙出来,比大排档便宜还正宗,这才懂了“本地人的海鲜吃法”。
东钱湖是我听民宿老板推荐去的,从市区开车要四十分钟,比想象中开阔太多,湖面像块蓝宝石嵌在群山里,没有西湖的人山人海,反倒多了份清净。我没特意去小普陀景区的网红打卡点扎堆,而是沿着东钱湖外围的环湖步道散步,岸边的芦苇荡随风摇晃,偶尔能看到钓鱼的老人坐在小马扎上,鱼竿一甩一收,悠闲得很。
湖边的韩岭老街藏在山坳里,没有南塘老街的喧闹,青石板路干干净净,两边是白墙黑瓦的老房子,大多是本地人开的小店。中午吃了湖边农家菜,雪菜烧黄鱼鲜得掉眉毛,鱼肉嫩得入口即化,清炒慈姑片脆甜爽口,带着新鲜泥土气。唯一要注意的是,湖边蚊虫多,一定要带花露水,我没注意,胳膊上被咬了好几个包。
慈城古镇是我特意绕路去的,这座千年古县城的核心古街免费开放,白墙黑瓦的老房子和生活气息完全没被过度商业化。走进古镇,没有琳琅满目的网红店,只有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择菜,小孩在巷子里追逐打闹。
镇里的孔庙、年糕博物馆等景点需要单独购票或买联票(成人联票80元),性价比很高:孔庙气势恢宏,红墙黄瓦,大成殿的柱子粗得要两个人合抱,里面的匾额题字苍劲有力,透着股文脉传承的厚重感;年糕博物馆里能看到手工打年糕的工具和展示,节假日还能遇上师傅现场表演——蒸熟的糯米放在石臼里,师傅们拿着木槌轮流捶打,年糕软糯有韧性,刚打出来的年糕蘸着白糖吃,甜滋滋的,满口米香。我还买了真空包装的年糕带回家,比超市买的有嚼劲。
中午在古镇吃了路边小摊的年糕团,裹着芝麻和豆沙,热乎乎的,三块钱一个,很实惠。古镇里还有很多老宅子,推开斑驳的木门,能看到院子里的石榴树长得正旺,透着股生活气息。
象山石浦是我后来听朋友推荐去的,这座渔港小镇太有味道了。刚到就去了中国渔村,成人门票60元,里面的沙滩很干净,沙子细细软软的,人不算多,体验感不错。转身就去了紧邻码头的石浦渔港古城,成人门票60元,包含里面的海防博物馆,性价比很高。沿着青石板路往上走,两边是依山而建的老房子,渔网挂在屋檐下,海风一吹哗哗响,像是在诉说着渔家人的故事。
海防博物馆里能看到当年的古炮、海防武器和历史文献,详细了解到石浦的海防文化与抗倭历史。晚上直接在古城外的渔港码头夜排档吃饭,摊子沿着码头摆了一排,海鲜都是刚从渔船上卸下来的,鲜活得很。点了一盘白灼虾、一份椒盐皮皮虾,还有当地特色的鱼滋面,鱼滋面是用鱼肉做的,口感滑嫩,鲜得很。烤生蚝五块钱一个,淋上蒜蓉和小米辣,滋滋冒油,比市区便宜多了。
我这趟下来算是摸清门道了,宁波这地方,别光信网上说的南塘老街、网红大排档那些,人多还贵,商业化太重。要去就去路林市场吃海鲜,新鲜实惠还能体验挑海鲜的乐趣;逛古镇就去慈城,核心古街免费,收费景点性价比高,能感受千年古县的韵味;看湖景就去东钱湖,沿着环湖步道散步,清净又惬意。
住的话别选老外滩附近的酒店,鄞州区、江北区的居民区里有很多性价比高的民宿,楼下就是菜市场和早餐店,早上能吃到地道的宁波汤圆、生煎包。那些免费的景点比如慈城核心古街、东钱湖环湖步道,都值得慢慢逛,能感受到宁波的历史和烟火气。不用特意赶行程,在湖边坐一坐,在古镇里走一走,尝尝新鲜的海鲜,才是打开宁波的正确方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