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的“口袋公园”绿意葱茏,让市民开窗见景、推门见绿;升级后的路网四通八达,根治了常年困扰的出行“顽疾”;灵秀的云上草原天穹绿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交融为游客留下隽永回忆……中国绿电铝之城霍林郭勒,正以匠心雕琢的精致笔触,书写资源型城市转型提质新篇。
作为内蒙古“千亿级绿色低碳铝基新材料产业集群”、通辽市副中心城市与工业重镇,霍林郭勒市“因煤而建、缘铝而兴”,创造了工业城市辉煌的轨迹。然而,新时代的浪潮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面对资源型城市多元发展的迫切需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产业人才持续集聚的现状,霍林郭勒市敏锐地捕捉到了转型的契机,锚定自治区赋予的“边陲小镇、精致小城”发展定位,以“全域规划、全城精致”理念,推动从产业先行向产城融合破题,实现产业硬实力与城市软实力的双向赋能。
从工业重镇到如今宜居宜业宜游的“精致小城”,霍林郭勒市“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发展路径为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本。
转型升级中的霍林郭勒绿涌新城。
精修“外在肌理”
——转角绿意织锦,推门诗画入怀,让城市颜值匹配产业实力
秋光正好,友谊路北段口袋公园,老人们正坐在凉亭里、长椅上下棋闲谈,孩子们在错落有致的花木间嬉戏。这片原先杂草丛生的荒地,通过“微改造”焕发出新生机,成为周边居民休闲的街角“会客厅”。
转角遇见绿意,推门即是诗画,同样的变化在霍林郭勒市多个角落出现。政府西侧停车场和市人民广场,繁星、美女樱等新品种时令花卉争奇斗艳,与景石、园林小品、花镜相映成趣;人民医院西侧,百日草、格桑花绽放“城市花海”,成为网红打卡地;中兴社区口袋公园,破旧老化的小游园改造成了老人、儿童的休闲乐园……
口袋公园让市民转角遇见美。
“工业城市也该有诗意生活”。霍林郭勒市从城市园林绿化入手,2024年起,在闲置空地、废弃地见缝插绿,累计实施28项园林绿化项目,人均绿化面积得到有效提升,“小微绿地”遍布街巷。静湖郊野公园慢行系统、两处全龄友好口袋公园建成投用,沙尔呼热镇老旧公园修缮提升,人民广场完成升级,打造亲子彩色喷泉、孔雀观赏打卡点、“霍林有影”公益影院,越来越多“小而美”的精致公共空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诗意选择。
与此同时,霍林郭勒市启动了行道树补植行动,计划利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完成全市空缺行道树补植和绿化带补植,提升城市“颜值”。
为让这份美丽长久在线,霍林郭勒市优化园林绿化“建管养巡”全周期机制,通过制定精细化养护管理方案、重点地区分级养护、因材施“剪”、病虫害科学防治等各种措施,推动城市绿化从“增量”向“提质”转变。“三分种七分养,我们用心呵护老百姓的绿色获得感。”霍林郭勒市园林绿化中心负责人王朝生说。
园林绿化提升群众绿色获得感。
与美丽相伴的,是这座城市更为精致、焕发的容颜。
老旧小区“逆生长”。2024年以来,霍林郭勒市投入超2亿元重点改造南广场、白条楼等8个片区,惠及1.5万余名群众。“改造更换了老化的供水、供热管道,坑洼路改成彩砖路面,还加装路灯与电动车充电桩,楼道也有了统一照明。”珠斯花街道哲南社区副主任高彬彬介绍,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失养失修的哲南社区换了新模样,居民满意度达99%。
城市管网“焕新生”。针对内涝顽疾,全市开展了三年攻坚行动,投入6000万元,重点对年久失修、腐烂严重的地下管网进行改造。共改造雨水管网20公里,新建4个一体化雨水提升泵站,治理12处积水严重点位,疏通管网170公里,建成雨水“前端分流、中端截流、末端强排”的城市排水系统。地下管网三维立体普查的推进,更让管道信息一目了然,有效避免抢修时误碰管网,让城市运行更精准。
市政设施“焕新颜”。推动市政设施精细化升级,修补沥青道路约1.3万平方米、人行道约1.5万平方米、更换窨井盖2400余个、消除路灯安全隐患1100余处,老城区55%的道路焕然一新,让“道路平整、铺装美观、街灯明亮”成为出行标配。通过支路改造、主路拓宽打通“微循环”。4个货车驿站、316个停车位、260个电动车充电口和6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场站落地投用,有效缓解“停车难、充电难”。
工业与生态相得益彰,实力与颜值并肩而行,霍林郭勒市奏响“精致小城”的动人乐章。
铸就“内在魂魄”
——巷陌暖意盈怀,文脉古韵存心,让幸福质感赋能产城融合
外表的精致固然重要,内在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亦是这座城市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熠熠生辉的灵魂所在。
临近中午,新六十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暖意融融,老人们围坐桌前切磋棋艺,闲话家常。这座500平方米的服务中心自2022年投用以来,精准对接周边1500余名老年人需求,助力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
“惠民餐厅15元随便吃,60岁以上老人12元,80岁以上免费,就是要让老年人吃得舒心。”社区党支部书记郑嘉介绍。
针对产业集聚带来的人口增长与“一老一小”服务需求,霍林郭勒市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民生保障体系,目前已建成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4个乡镇村级养老服务站、8家惠民餐厅,为全市1.68万老年人提供“订单式”养老服务。建成17家托育机构,实现每千常住人口4.4个托位。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托住稳稳的幸福。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霍林郭勒市用实际行动筑就“精致小城”的温暖底色。实施就业促进行动,建立“岗位+培训+送工”就业技能培训联动机制,2025年内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以上;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增加学位1200个,扩大公办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5%以上;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与北京、沈阳等地医院协作,推进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化解群众“看病远、看病难”问题。一系列民生举措既缓解群众急难愁盼,也为城市聚人气、增底气。
公园里杏花盛开,居民在晨光中漫步。
“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生活真是越过越红火!”新六十栋社区居民由衷赞叹。曾经脏乱差的棚户区,如今已蝶变宜居宜业的新社区,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住房变迁是温暖底色的直观注脚。这座15万人口的边陲小城,2024年以来新建鸿宇怡馨美苑、泰丰缦云、创源新城等6个房地产项目,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涵盖刚需住房、改善型住宅和高端产品等多类型业态,同步提升建筑品质、环境营造和配套服务,让不同需求的居民都能“住有所居、住得宜居”,也吸引产业人才扎根,为产城融合注入持续动力。
作为文化灿烂、资源富集的中国旅游名城,霍林郭勒市既有额仑草原、鸿雁湖、芍药花海等自然胜景,也有创业文化、兵团文化等人文底蕴,“诗与远方”的美好画卷在这里触手可及。
依托资源禀赋,霍林郭勒市深挖民俗与草原文化遗产,打造“看天边草原,来贴心驿站”文旅品牌,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盛汉婚礼城、鸿宇商超等重点商贸项目投用,发放政府消费券300万元,直接带动销售额1.5亿元;创评3家自治区A级景区、1处3C级露营地,打造5个网红打卡点,推出草原旅游婚礼季、工业游等文旅项目。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143.6万人次,同比增长18.4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71亿元,文旅“软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
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互促共赢,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协同共进,霍林郭勒市以独特魅力诠释“精致小城”的丰富内涵。
筑牢“长效保障”
——管理春风化雨,共融润物无声,让精致底色护航长远发展
城市治理先破后立,秩序焕新看得见。宝日呼吉尔街道开展乱堆乱放专项整治行动,线上线下广泛宣传,联合执法队伍对16个小区开展“拉网式”排查,通过“网格+自治”的长效模式,从根源杜绝问题反弹,助力精致小城建设提档升级。
针对市容市貌突出问题,霍林郭勒市开展靶向整治:规范流动商贩、占道经营3400余处,清理乱堆乱放、破损广告牌匾、违法小广告8000余处;完成9个片区光缆整治,理顺捆扎线路、清剪废弃线缆20万米,推进线路入地约2万米;查处新增违建61起,拆除存量违建300处、9300余平方米。“针对临街商户店外经营、小区乱堆乱放等问题,我们联合消防、街道、社区和物业开展专项整治,在保障民生的同时守好城市整治底线。”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杜平说。
物业服务是居民生活品质的“晴雨表”,更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霍林郭勒市实施物业服务提升三年专项行动,实现全市106个封闭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由两家国有企业兜底接管498栋单体楼等弃管小区,有效解决单体楼“失管漏管”难题,让居民住得安心。
基层治理是城市治理的“毛细血管”。珠斯花街道新六十栋社区“红石榴”民情工作室里,一摞摞厚厚的“民情日记”记录着负责人屈广与“三老”成员的坚守。该社区是目前通辽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集中安置小区,流动人口多、弱势群体多、灵活就业人员多、少数民族人口多、居民受教育程度低“四多一低”的特点,使其成为社会治理难度最大的社区之一。社区凭借自创的“五心工作法”成功调处千余起纠纷,成为居民信赖的“定心丸”。
这样的基层治理实践,在霍林郭勒市并非个例。全市搭建多元化解平台,完善矛盾排查机制,受理办理信访事项873件,集中化解疑难复杂信访问题167件,妥善解决房地产领域“三难”问题,让和谐底色愈发鲜明。
作为工业城市,霍林郭勒市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在工矿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8228家(次),排查整改隐患9306余项;完成4312栋自建房排查,整治31栋C、D级危房,实现重点领域风险动态清零,让安全感浸润城市每个角落。
这里聚居着20余个少数民族,从“三千五民兵建矿”的曲折与艰辛,到打造“中国绿电铝之城”的进阶与发展,民族团结始终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源头活水”。
近年来,霍林郭勒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筚路蓝缕谱新篇,各族人民携手共创草原绿电铝之城”为创建品牌,叫响“开放创业霍林河,籽籽同心共筑梦”口号,开展千余场民族团结主题活动,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通辽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9个,推动各民族互嵌融合,凝聚产业发展合力。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从方寸绿意的精雕细琢到人居环境的全域提质,从城市肌理的匠心打磨到民生福祉的持续升级,霍林郭勒市用“绣花功夫”雕琢“精致小城”,书写工业重镇产城融合的生动实践。
来源:《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