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城市你最先想到的是成都是热闹还是绵阳是科技,有一个城市有着独特的温暖气候、悠闲的生活节奏和不断升级的区位优势成为了很多人向往的新居所。它就是攀枝花—全国唯一一个以花命名的城市,也是四川省唯一的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地级市。这里没有大城市一样的拥挤喧嚣,却有四季阳光不绝如缕,香甜水果随手可得,交通网络日趋完善,“暖暖花城·慢漫生活”便是它的代名词。
攀枝花处于四川最南端,与云南交界处,在川西南滇西北地区算是几何中心,这座城市因为三线建设而出现,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数十万建设者来到这里,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重要工业基地,并且给城市增添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基因,现在攀枝花的行政区域面积达到7414平方公里,管辖三个区两个县,常住人口大约有121.4万人。这座城市的最大优势就是它的气候情况:年平均气温为20.7℃,冬天不会很冷夏天也不会太热,而且阳光明媚,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六十二以上,属于国家级气候宜居型城市,干燥清爽的天气状况,大量的负氧离子含量,再加上冬天还有温暖的日光照射,让这个城市变成了避寒又避暑的最佳康养胜地,甚至有人形容它为“没有冬天的城市”。
从区位上看,攀枝花过去是个偏远的工业城市,现在却是四川南向开放的一扇门户。它处在凉山、昭通、楚雄、大理、丽江这五个市州的中间地带,到这几个地方的直线距离大概都是两百公里上下,这种位置使得它变成了联系成渝地区和东南亚以及南亚的关键节点。近些年国家计划把攀枝花当作全国性的综合交通枢纽,并且指定它是生产服务类型的国家级物流枢纽承担之地,到了二零二四年的时候又确定由攀枝花带领,和重庆,昆明等十多个城市一同创建西部矿产品的骨干流通走廊,显示出其地位的重要性正在日益提升,随着交通设施变得愈发完备之后,在此地周边区域就出现了“一小时毗邻县市,两小时毗邻市州,三小时到达成渝贵昆”的局面,从而不断加强着自身的影响力范围。
经济发展,攀枝花工业很强,不过产业结构正在从单一直到多元。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220.52亿元,它被称为“钒钛之都”,钒、钛储量分列世界第三与第一,全国七成以上高铁钢轨由攀钢生产。近年当地巩固钢铁、钒钛产业,发展清洁能源及康养产业,靠水电、风电和光伏资源打造“水风光氢储”一体的绿色能源基地,康养产业发展自2010年起就蓬勃发展,今年产业增加值达到170亿元,并且是全国康养20强市。农业上它是四川唯一一个亚热带水果基地,芒果、枇杷等“攀果”名声在外,早春蔬菜和热带水果支撑起“天府第二粮仓”。
交通升级是攀枝花近些年最明显的变化,以往因山地地形造成的交通阻碍正逐渐被克服,成昆铁路复线全线通车之后,从攀枝花坐火车到成都的时间由原来的13个小时缩减为大概4个小时左右,并且能够通过成都和重庆接入全国高铁网络;丽攀高速建成之时,到达丽江仅需2.5个小时而前往大理则大约需要花费3小时,在建中的宜攀高速公路也将进一步拉近与川滇各县之间的时空距离,就航空而言,攀枝花机场已开通飞往北京、上海以及成都等地的航班,使得这里成为金沙江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从而在物流及旅游业发展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高等教育上,攀枝花学院是当地唯一的综合型本科高校,包含工、理、文、法、经、管、医等9个学科。前身为1983年成立的攀钢技校,2001年升本,设61个本科专业和1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有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多个,在川人才资源基地之一,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九成以上,跟上海、浙江等地企业签定就业合作协议,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安排勤工俭学岗位给家庭困难的学生。整个攀枝花市的教育程度也较为均匀,职业学校学生的技能比赛常常能拿下优异成绩,普惠性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位都很宽裕。
旅游景点包含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二滩国家森林公园以高峡平湖及雄伟水电站为特点,是摄影爱好者的热门地点,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有高山草甸,万亩杜鹃以及稀有的天坑地漏群,被称作“地貌奇观”,颛顼龙洞作为“攀西第一洞”,洞内瀑布很多而且负氧离子含量高,适宜养生游览,红格温泉度假区以复合型医疗矿泉著称,具备运动康养功能,人文方面,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全面展现三线历史,“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迤沙拉凭借彝族俚濮文化和红墙青瓦的建筑吸引游客,近些年又推出三线文化游,阳光康养游等主题线路,符合不同游客的需求。
攀枝花也许没有成都那么繁华,也没有绵阳的科技光环。但它的美好藏在每天暖洋洋的阳光里,藏在甜美的芒果树上,也藏在一点点伸展开来的交通网里。这里的生活不需要去追求速度,它就自然而然地流淌着。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这里过冬、康养甚至是定居的时候,攀枝花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宜居的城市不一定很大,但是一定要让人感到温暖和充实。你来过这座城市吗?你也想体验一下这里的“慢漫生活”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