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襄阳公交的创新之举惊艳全国——“侠义主题”巴士横空出世。驾驶员身着郭靖、黄蓉、洪七公的经典服饰,车厢内饰复刻金庸笔下的江湖意境,线路串联襄阳古城与核心景点,这辆“移动的武侠故事”迅速引爆新媒体,不仅获央视连续聚焦,更让外地游客专程“打飞的”打卡,本地市民亦引以为傲。国庆七天,巴士趟趟爆满,成为当之无愧的“襄阳文旅现象级标杆”。
作为多次到访襄阳、对这座城市满怀热忱的湖北网络大V,近日却愕然发现:侠义巴士已悄然停驶,相关宣传视频尽数下架,仿佛一场热闹的“江湖”一夜之间收鞘封刀,不留痕迹。
从网络留言梳理可知,“版权隐忧”是巴士停驶的核心原因。尽管金庸先生已于2018年辞世,但其作品仍在法定版权保护期内,郭靖、黄蓉等文学形象属受法律保护的原创表达,未经授权用于商业运营,确实存在侵权与不正当竞争风险。从法律层面看,巴士停驶的选择可被理解;但从情感与城市发展角度,这份“急刹”令人扼腕——襄阳与《射雕英雄传》的渊源早已融入城市血脉,宋元古战场、绕城护城河、北街古渡口,皆是金老笔下反复描摹的“侠义坐标”。如今巴士骤停,不仅让慕名而来的游客满心失落,更让襄阳痛失一张极具辨识度的文旅王牌。
侠义巴士绝不能、也不该以这样悄无声息的方式消失。国庆期间的火爆出圈,早已验证“交通载体+文化IP”模式的巨大潜力,更唤醒了大众对襄阳的城市记忆与情感共鸣。一纸版权授权虽有成本,但城市品牌价值与大众情怀所承载的无形资产,远比短期投入珍贵。
为此,建议:襄阳文旅主管部门牵头,主动对接金庸作品版权方,坦诚说明巴士项目“公益属性与文旅融合”的初衷,积极争取合理授权,为项目“正名”。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建立襄阳“文旅IP合规审查”绿色通道。今后凡涉及文学、影视、游戏等版权元素的文旅项目,提前引入法律评估环节,既保护创作者合法权益,也避免城市营销因版权问题“中途搁浅”。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义精神的核心,从来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敢于担当、积极行动。今日襄阳,若因版权壁垒就让现象级创新黯然退场,岂非辜负了这座城市传承千年的“侠骨”?我们始终坚信,只要尊重法律边界、珍视文化创意,同时保持创新勇气与共情能力,侠义巴士定能重新驶上古城街头,载着四海宾客,继续讲述襄阳与金庸共同书写的“江湖梦”。
期待那一天,郭靖、黄蓉不再只是车厢里的Cosplay,而是襄阳与版权方携手共赢的见证,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时代注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