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盛夏,贵州万峰林智慧文旅有限公司数据资产入表项目启动。当贵州数据宝公司的团队初次踏进万峰林景区办公室时,面对的是散落在各个部门的合同文件和尚未打通的数据系统。
“数据在哪?权属归谁?价值几何?”这三个问题成为横在团队面前的主要障碍。项目经理霍兴敏和同事们开始了为期20多天的数据攻坚。这个入行不久的姑娘未曾想到,自己将亲身参与并见证贵州文旅数据资产化从0到1的全过程。
霍兴敏亲身参与并见证贵州文旅数据资产化从0到1的全过程。
“翻遍景区上百份历史合同,我们发现大量数据授权条款都是空白。”她举例道,比如景区原有的“小桔子”智慧平台虽积累了大量消费数据,但合同仅规定了平台使用权,并未明确能否用于开发数据产品。
确权工作细致而繁琐,团队像侦探般厘清每一笔数据的来源与权限。“最难忘的是在景区会议室里连续加班的日子。我不停地找财务、人事等各部门要合同、要数据,实在扛不住,就跑到门外猛吸几口景区的好空气。”霍兴敏回忆。渐渐地,海量数据的权属关系如拨云见日,逐渐清晰。
首战告捷,“数据雪球”开始滚动。万峰林旅游集团“景区+商户营销服务产品”完成全省首单文旅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并以此获得贵州银行1000万元授信,开创了贵州文旅数据资产融资的先河。
如果说一期是“筑基”,二期则是“建楼”。2025年6月,数据宝团队再次入驻万峰林景区,已经成长为项目骨干的霍兴敏迎来了更大挑战——必须在一周内完成开发出的45个数据产品的登记。
贵州万峰林智慧文旅有限公司数据资产入表启动会。
“真是‘疯狂’的一周。”她笑言。45个产品,意味着45套不同的技术文档、权属证明、合规声明。登记过程中任何细微差错,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最紧张的时候,她同时应对两个平台的审核电话,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肩膀还要夹着电话准确回复。
这45个数据产品覆盖了景区运营的各个维度。智能推荐系统为游客自动规划“最佳动线”,破解“预约难、体验差”的痛点;信贷风控数据产品助力商户凭经营数据轻松获贷;客流预测模型使淡季游客量提升37%,商户营收增长28%。
这颗“数据雪球”也随之滚出了大价值——万峰林景区以这45个数据产品质押,成功撬动4000万元融资,累计获贷5000万元。霍兴敏感叹:“我都没想到能贷到这么多款,数据治理好了,真的很值钱!”
两期项目的接续推进,让万峰林景区完成了从“数据资源”到“数据资产”的关键跨越。而准备推进的三期项目,目标直指价值实现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市场化运营,让这批数据产品不仅能“质押换钱”,更能持续“创造效益”,真正成长为驱动景区发展的“数据资本”。
万峰林景区风景如画。
数据宝构建的“入表确权—产品开发—场景流通—资本对接”模式,正产生强大的辐射效应:从黔东南州台江“村BA”到安徽黄山,“万峰林方案”正在全国范围内被复制和推广。霍兴敏也收拾行装,奔赴海南文旅项目,开启新的征途。她身后的贵州,数据已成青山,她前路的远方,还有万水待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姗
编辑 朱登芳
二审 江婷婷
三审 岳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