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湘西州旅游越来越热,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都实现了大幅增长,文旅产业已经成为拉动湘西州发展的“主引擎”。在11月3日举行的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湘西州“十四五”期间文旅发展成就。
品牌更出圈。湘西州深度打造“神秘湘西”文旅IP,系列话题在全网累计热度超过百亿,成为越来越多国内外游客心中最美最恋的诗和远方。获评全国首批、湖南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凤凰古城入选“入境游客最喜爱的十大名城古镇”,吉首市、凤凰县、永顺县三地跻身全国旅游百强县。
传承更活化。湘西州出台全国首部非遗保护地方性法规,率先编制文物保护专项规划,81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数量全省第一。每年推出各类文艺精品70余部,民族舞剧《二十四时舞》融合了33项苗族非遗元素,形成可复制的“活态传承”模型,“梦之旅·神秘湘西”惊艳亮相西班牙,被外媒称作“流动的湘西文化史诗”。
业态更丰富。湘西州全力推动“商农文体旅”跨界融合,打造“神秘湘西”走个春、爽一夏、赶金秋、过大年四季宣推活动,形成“旅拍+演艺+节庆+露营+体育”多元混搭的文旅新业态矩阵。沱江夜游光影秀、千年吊脚楼旅拍、“苗服+银饰”变装剧本游等,实现“日游非遗、夜赏光影、全程入戏”,让游客把情绪价值直接转化为停留时长和消费增量,人均停留时间从2.1天延长至3.4天。
群众更受益。湘西州文旅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2%,真正成为群众持续增收的“硬核支柱”,村民收入结构从“单一种养”变为“租金+薪金+经营性收入”叠加。十八洞、竹山、隘口等一批过去贫困的村寨,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小康村,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改革入选“中国改革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市域案例”。
记者注意到,新闻发布会上,湘西州还分享了不少经验做法。
坚持全州一盘棋,以凤凰古城为龙头,以旅发大会为抓手,以节庆展演为载体,把46家国家级旅游景区、1500余家特色民宿、3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寨串珠成链,构建全域空间格局。
依托30项国家级、111项省级、248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今年端午假期,凤凰赛龙舟、芙蓉镇茅古斯舞等15项非遗展演活动吸引百万游客,与携程定制的“非遗研学路线”预订量同比翻番。
以科技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数字光影剧《边城》带动夜间经济占比提升至40%,5D剧场《德夯幻境》上座率持续超95%,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提质,让3.8万余枚秦简“复活”。
通过“景区带村”“文旅促农”模式,让村民成为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目前,全州文旅经营主体已超6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5家,带动超50万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中国村厨村艺大晒”吸引超过300万人次参与,让村厨小村成了网红打卡地,全村旅游纯收入增长3.5倍。
潇湘晨报记者邓舒文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