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因愚公移山故事而闻名,是名副其实的“篮球城”;如今,济源文旅发展正勾勒出“文美济源”蓬勃而鲜活的创新图景。
10月27日,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扩大)会议成功举行。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规划与营销专家贾云峰先生受邀进行题为《人文经济学是文美济源的情感特质与实践》的专题讲座。针对“文美济源”与人文经济学的结合提出了建议。
一、“文美济源”是“情绪地理学”创新实践
讲座伊始,主讲人贾云峰先生首先回顾了济源“1+5+N”战略布局。他看来,这一战略不仅是济源市发展的总体纲领,更是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在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和高品质服务体系方面,贾云峰先生建议,在塑造文旅品牌方面,应着力建设创新性场景、打造年轻化业态、强化引流式传播、塑造目的地品牌,以此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和高品质服务体系。
“塑造文旅品牌”被赋予“5大攻坚方向”核心地位。这一逻辑正是基于“情绪地理学”的创新实践——通过“文美济源”的情感特质与文化表达来实现。
二、济源是“文”与“美”深层内涵的解读
讲座中,贾云峰先生详细剖析了“文美济源”中“文”与“美”的深层内涵。他讲到,“文”是情绪的根脉,是从历史神圣性到奋斗激情;“美”是情绪的表达,是从感官愉悦到精神升华。
贾云峰先生指出,“文美济源”中的“文”,实际上是对游客和居民进行情绪定位。来到济源,人们能感受由深厚文化根脉所孕育的崇高、敬畏、宁静与坚韧等复杂而深刻的情感。
济源的“文”,根植于其作为古济水发源地的神圣性,赋予城市“源头性”的情感厚度;王屋山作为道教“天下第一洞天”,叠加轩辕黄帝祭天、司马承祯与玉真公主修道的传说,形成了“崇高”与“超脱”的文化气质;而“愚公移山”的故事,则注入了“坚韧不拔”“人定胜天”的英雄主义激情。这些文化根脉共同构成了济源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情感标识。
谈到“文美济源”中的“美”,贾云峰先生认为,这是一个情感体验的承诺集合。它告诉人们,在这里,可以通过眼睛、耳朵和心灵,体验到从感官愉悦到精神升华的全谱系积极情感。
“美”是情绪的直接触发器。王屋山的雄奇、小浪底的壮阔、五龙口的生机,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感官体验,能瞬间激发游客的审美愉悦与心旷神怡之感。
贾云峰先生指出,在“文美济源”的打造过程中,“因文而美”与“美中见文”,是情感的深度与可及性。
在他看来,“因文而美”让济源的山水不再是普通山水。例如,王屋山因“愚公移山”的文化加持,其地质奇观被赋予“奋斗精神”的象征意义;小浪底的泥沙瀑布因“黄河文化”的浸润,成为中华民族力量的具象化表达。这种“有故事”“有灵魂”的山水,使游客的“愉悦感”升华为“崇高感”,“观光”转变为“文化寻踪”与“精神洗礼”。
与此同时,“美中见文”则通过美丽的风景、美好的城市生活,将深奥的历史文化转化为可看、可游、可感的具体体验——游客无需刻意研读史料,只需漫步济渎庙、观赏猕猴王国五龙口的自然野趣,便能自然感知背后的文化精神,大幅降低了情感体验的门槛。
讲座中,贾云峰先生指出,年轻化业态与美学经济的“济源探索”是创新实践思路。他还通过多个鲜活案例,展示了济源市如何将情绪地理学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推动文旅产业年轻化、市场化发展。
例如,济源炒粉摊“炒粉哥”周先生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这一“小事件”正是“文美济源”情感传播的缩影,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质朴的人文关怀,激发游客与居民的情感共鸣,进而转化为对城市品牌的认同。
“文美济源”应通过“文—美—情”的逻辑链条,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的情感价值,既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又提升了游客粘性,是中小城市文旅突围的典范。随着“文美济源”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深入推进,济源市将文化为魂、以情感为脉,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书写着新时代的“愚公新篇”。
三、“文美济源”践行“人文经济”的思考
贾云峰先生认为,“文美济源”践行“人文经济”,应是济源在“十五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他建议,基于“人文经济学”理念,为济源量身定制以情绪价值为核心、人文价值为驱动的策略,推动传统工业城市向人文幸福城市跃升,打造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济源样板”。
人文经济学,不仅是理论指引,更是实践方法。贾云峰先生建议,以人文价值为导向,通过创新场景、年轻业态、情感传播与品牌塑造,激活“愚公精神”这一核心文化IP,将济源的历史底蕴、自然风光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
在“人文经济学”的指引下,济源正积极探索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新路径,努力打造成为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城市。通过“文美济源”的实践,济源不仅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也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人文经济”的浪潮中,济源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创新的发展理念,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文美济源”正以人文经济为墨,绘就一幅兼具文化厚度与发展活力的新时代县域经济画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