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县以文化之力激活文旅发展新动能
2025年以来,吉隆县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贯彻文化润边、惠民兴边部署要求,锚定“千年古道·边关吉隆”核心品牌,以“文旅+”融合创新为路径,通过活动赋能、文旅互促、文化传承三维发力,让边疆文化焕发新生机,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书写了边关文旅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的新篇章 。
阵地筑基+活动赋能,让文化暖流浸润民心
聚焦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吉隆县持续完善全域文化服务网络,让文化阵地成为边疆群众的“精神家园”。今年以来,当地升级改造县文化馆、图书馆,新建大唐天竺使之铭陈列馆、清军护藏卫国纪念馆、县史馆等特色文化阵地,均配备专业讲解员并实现100%免费开放,截至目前累计接待参观者超7000人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触摸历史、感受文化 。
文化惠民演出更是常态化走进基层。县文旅局精心创编《达堆舞》《沐浴舞》等9个精品文艺作品,改编演出节目12部,组织县艺术团开展惠民演出87场次,戏曲进乡村26场次,行政村文艺队演出285场次,民间藏戏演出6场次,将精彩演出送到田间地头。在各级赛事中,吉隆文艺力量屡获佳绩:第五届“唐东文化藏戏(折子戏)大赛”、日喀则市“3·28歌咏比赛”斩获二等奖,市珠峰谐韵舞蹈大赛摘得一等奖,更代表日喀则亮相全区行政村文艺汇演,展现出边疆群众的文化自信与精神风貌。
文塑旅+旅彰文,让非遗遗产“活”起来
“一条吉隆沟·半部西藏史”,吉隆县深耕厚重文化底蕴,推动非遗资源从“静态保护”向“动态传承”“价值转化”跨越。“十一”康养旅游周期间创新推出的“通关文牒”打卡活动,串联大唐天竺使之铭、帕巴寺等核心景点,累计发放文牒超3000份,让游客在互动体验中读懂边关历史脉络。
“文化吉隆·民俗达堆”活动则完整还原自治区级非遗“达堆节”流程,游客在传承人指导下体验射箭祈福、服饰展示等民俗,晚间与当地群众共跳“同甲啦”舞,相关内容线上播放量超8万人次。活动现场设置的非遗展销区,集中展示木碗、竹编等传统技艺,仅展销收入就达1.32万元,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群众增收的双赢。
非遗进校园+书香润童心,让文化根脉扎深根
文化的传承,关键在青少年。吉隆县精准聚焦青少年文化素养培育,开展“非遗进校园·文化润童心”“书香润吉隆·阅读共成长”系列活动,实现城乡校园文化服务全覆盖。非遗演出走进县中学、小学、幼儿园及6个乡镇小学,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本土文化魅力;读书分享会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在书香中开阔视野。活动中,还为393名学生代表赠送书包、文具、保温杯等学习用品,以物质关怀激发求知热情,让文化自信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文化赋能发展,边关焕发新机。截至2025年10月,吉隆县接待游客达382588人次,同比增长20.4%;旅游收入39935.99万元,同比增长27.4%。如今的吉隆,正以文化为纽带、以旅游为载体,既守护了边疆文化根脉,又激活了兴边富民动能,为文化润边惠民提供了生动实践范本。
来源:公共服务科
【主编:土旦丨编辑:白玛央拉】
珠峰之乡·吉祥日喀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