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沈阳、哈尔滨常是话题中心,不过近年来,崛起的长春不可轻视,这座“北国春城”是吉林省省会,也是东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伴随东北全面振兴战略推进,长春正依托自身独特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与创新潜能,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长春市坐落于中国东北平原中部地带,处在东北地区的天然地理中心位置,与松原、四平、吉林和哈尔滨毗邻而居,身为哈长城市群的关键城市,长春在东北亚经济圈当中占据着颇为重要的地位,其面积总计24744平方公里,截至2024年末,总人口数达到908.51万人,长春是新中国汽车工业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亦是电影工业的摇篮,还是轨道客车、光电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制品等诸多产业的发源之处。
长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榆树人”活动,汉至西晋时,为扶余国属地,城市设置始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设长春厅,新中国成立后,长春于1954年建省,成为吉林省省会,1994年,被确定为副省级市。长春城市建设较早,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城市绿化率在亚洲大城市中名列前茅,素有“北国春城”之称。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春存有不少历史古迹与工业遗产,这座城市是近代东北亚政治军事冲突完整历程的集中见证地,这里曾是伪满洲国的“首都”,现在的长春,既存有诸多历史文化遗产,又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2024年,长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632.19亿元,经济维持稳定增长。
长春的工业基础非常扎实,这里属于中国老工业基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就位于此地,这使得长春获得了“东方底特律”的称号,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存在也让这座城市有了“东方好莱坞”的美称,这座城市不仅延续着传统产业的优势,而且也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努力促使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长春市地处东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东北三省的交通枢纽,中心位置决定了长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天然的优势,长春市作为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具有区位优势,“一带一路”倡议中,长春是北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为长春市的对外开放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长春位于东北平原中部,其地形由平原和低山丘陵构成,这样的地形给城市扩展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创建带来便利,城市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天干燥多风,夏天温暖时间短暂,秋天晴朗温差较大,冬天寒冷漫长,这种气候状况左右着城市的规划和创建,还形成起长春独有的生活环境。
长春是哈长城市群的关键城市,其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带动作用逐渐增大,城市群的形成推动了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合理流动并有效聚集,为长春的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伴随东北全面振兴的推进,长春的区位优势渐渐成为发展优势,越来越多的投资和人才被吸引过来。
长春的区位优势也表现在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上,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备,长春同沈阳、哈尔滨等周边城市的联系变得更为密切,区域协同发展的情况逐渐显现出来,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又进一步提升了长春在东北地区的地位与作用。
长春是吉林省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具有代表性,2024年长春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632.19亿元,经济增长稳定。长春的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导,汽车制造是长春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一汽集团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对长春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汽车产业集群是吉林省几十年来坚持培育的“金名片”。
汽车产业之外,长春还在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轨道交通,光电技术,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正在飞速发展,给城市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长春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在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实力也不弱,科技创新力度增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现象在长春越发显著,高质量发展特征渐渐凸显出来。
长春市中心城区着重发展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周边地区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不同区域产业布局差异性较大,从而导致长春经济呈现出多层次、多支点的发展格局,次中心城市承接中心城区传统产业转移,着重发展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一般城镇以农工农贸为主,产业分工体系相对合理。
近些年来,长春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经济发展态势良好,长春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对于东北全面振兴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长春的经济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市场活力不断提升,为各类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长春属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网络十分发达,其中包含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手段,到2023年8月为止,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8238千米,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这些公路遍布长春各个区域,同周边城市紧密关联起来,给人员以及货物的流动带来了诸多便利。
铁路方面,长春站、长春西站、龙嘉站等火车站成为城市的铁路客运枢纽,长春属于东北地区铁路网络中心地带,是串联起东北各地区的枢纽,高铁建设之后,长春和沈阳、哈尔滨等城市之间的通行时耗缩短,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龙嘉站作为空铁联运枢纽,达成了铁路和航空运输的对接。
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作为吉林省主要的民航机场,开通了众多国内及国际航线,机场与市区之间通过高速公路以及铁路相连,交通较为便利,航空的发展加强了长春与国内外的联系,为长春的对外开放搭建了桥梁,客流量的增加促使龙嘉国际机场服务能力的提升,航线网络的增加。
城市内部交通系统同样处于完善过程,长春轨道交通线路逐步增多,形成起覆盖主要城区的快速公交网络,市内道路修建持续进行,主要干道交通状况不断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发展之后城市运行效率得到提升,居民外出时有了更多交通上的选择,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之后,长春在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长春有不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教育资源很多,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这些高校在国内外都有名气,这些高校涉及理,工,文,法,医好多个学科领域,给长春培养出许多人才,高等教育的发展给长春的进步带来智力方面的支撑,也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吉林大学是国家重点大学,学科门类完备,师资力量很强,东北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上有传统优势,为教育事业造就了大量教师,长春理工大学在光电技术等领域有学科特色,与当地产业发展紧密关联,这些高校依据社会需求来调整学科设置情况,提升教育质量,
长春不但重视普通高等教育,也重视职业教育,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依照市场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给产业发展赋予人力资源,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人才培养契合实际需求,教育资源合理安排之后,长春的教育水平就更高。
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在各自领域地位很重要,这些机构和高校合作搞研究,推动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科技创新平台的建立,给长春经济发展带来技术上的支持。
长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丰富,全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7处,其中5A级景区4处,伪满皇宫博物院、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长影世纪城、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各具特色,展示着长春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
伪满皇宫博物院是长春最大的历史文化遗址,它见证了近代东北亚的政治军事冲突历程,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以净月潭为主,这里山清水秀,是市民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长影世纪城围绕电影文化展开,表现了长春电影城的特色,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包含了许多国内外优秀的雕塑作品,彰显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长春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6处,五家子遗址、揽头窝堡遗址、唐代老边岗土墙等,这些文物古迹见证了长春的历史变迁,是长春城市文化传承的载体,吉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56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了长春的历史文化。
在非遗方面,长春有4项国家级非遗,分别是东北大鼓、黄龙戏、平氏浸膏、中医诊疗法(应氏奇穴疗法),非遗项目是长春地方特色文化的体现,是城市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旅游的发展让长春的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
漫步在长春的街头,一方面能感受到现代都市的活力,另一方面也能体会到浓厚的历史气息,这座城市曾经诞生过新中国第一辆汽车,如今也在新兴产业领域探寻着新的突破,东北振兴战略深入进行当中,长春要想真正变成北方的“深圳”,恐怕不只靠政策和区位这么简单,关键还是看它能不能继续汇聚人才、资本与创新的活力,你觉得长春的前景如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